家人带他以“必死”决心转运,终获“重生”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与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然而,有的人丧失了这种能力。
或因为疾病,或因为外伤,他们之中有的人命悬一线却抱着“必死”决心最后一试,有的人自认生无所望而服毒企图自尽。幸运的是,故事的起初他们均身处不幸,但故事的结局他们都恢复健康。
故事一
瘫着进医院走着送锦旗
他说:感谢你们,赠我“重生”
廖叔(化名)骑摩托车时意外撞树,在当地县医院入院治疗,外伤导致他四肢全瘫、脑挫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肺部损伤。在近一周的治疗后,廖叔的病情没有好转,肺部问题尤其严重,在呼吸机的支持下也难以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当地医院向家属告知患者病危,随时可能因为病情加重死亡。
转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救治还是放弃?对他的家人而言,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因为廖叔的病情非常严重,随时可能在转运途中呼吸衰竭而丧命。不能放弃,送!他的家人决定一搏,抱着“必死”的决心,经过提前联系,在深夜将其送至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
接诊的创伤组长是经验丰富的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医师陈仪,创伤团队早早就启动绿色通道在创伤单元待命。经过创伤单元的床旁DR及随后CT复查发现,廖叔有头部出血、面部骨折、肺部挫伤等情况,最严重的肺部问题是急救创伤中心医护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困难。
早期气管切开,不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药敏选择抗生素、呼吸功能康复锻炼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团队对肺部问题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针对四肢瘫痪的情况进行紧急分析。
四肢瘫痪往往与脑部或颈椎相关,而廖叔颈椎CT并未发现明显骨折情况。急救创伤中心联合多学科会诊,全力协助排除万难,明确导致廖叔瘫痪的原因是寰枢椎脱位损伤,造成椎管狭窄、高位颈髓受压,造成患者四肢全瘫,并且呼吸肌麻痹,加重肺部感染无法控制。
寰枢椎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只能接受瘫痪的现实。此时,廖叔的肺部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急救创伤中心团队通过多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冼、更改敏感抗生素等一系列进行治疗,直至达到可以手术的标准。
寰枢椎位于脊椎上段,连接头颈,遍布了血管和神经,该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脊柱外科最高风险的手术之一。
市一院副院长、骨外科学科带头人孙春汉任此次手术的主刀,带领团队成员赖伟强、何信欢、陈楚群进行颈椎后入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孙春汉称,手术很成功,是“完美置钉”。
术后由驻点创伤中心专业康复师对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患者的肌力从0级逐步恢复到3-4级。皇天不负苦心人,出院前患者已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并可站立,扶助行器行走。
两个半月后,他和家人一起,像常人一样走着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向急救创伤中心和骨外科一区团队赠送锦旗,他说,感谢你们,让我“重生”。
故事二
服毒自尽幸被救活
他连连称赞:医术高明
李伯(化名)患有内风湿关节炎多年。起初他常常感觉头晕眼花,到外院就医,吃药后不见好转后,他又换了一家医院,这回医生建议他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了导致他不适的源头:寰枢椎不稳。医生告诉他惠州没有医院可以开展相关手术,且手术风险大,建议他到广州手术。然而因为经济困难,他并没有立即接受这位医生的建议。
病情进展的很快,他逐渐感觉到手部麻痹没力,骑摩托车上班时左手几乎完全失去握力,只能少许捏到车把手。内风湿也在困扰着他,下肢常常突然紧缩,两条腿会自主蜷缩到腹部,要拼命克制自己的意识,且逐渐行走困难。被疾病严重困扰的李伯感觉到没有了生的希望,选择喝农药自杀。还好家人及时发现,把他送往医院。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后,迅速对其进行了血液灌流、插管、呼吸机支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当时的李伯的身体不仅被农药侵蚀,同时因为四肢瘫痪无法自主行走,仅右上肢可以屈伸、左肩关节微微可动。
脊柱外科会诊,明确了寰枢椎脱位引起脊髓损伤变性坏死的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诊治,脊髓损伤就会导致患者四肢无力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
脊柱外科团队对其进行寰枢椎置钉,通过四枚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
术后,见到带队查房的孙春汉时,李伯说,手术后不到24小时,原本无法行动的手就恢复了知觉,原本只能捏住车把边缘的手,也能自主抓握了,双下肢的力量也逐渐恢复。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院长您的技术高明”!
延伸阅读
寰枢椎手术风险很大,甚至被不少脊柱外科团队称作“雷区”。这一部位连结头颅及脊柱,遍布神经和血管,稍有偏差都可能让患者命丧手术台或引起高位截瘫。孙春汉称,这一手术对医生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赖伟强介绍,由于此处有椎动脉大血管经过,偏内会对脊髓造成压迫损伤,引起脊髓功能障碍,偏外会损伤到大动脉,椎动脉引起大出血,所以要非常准确才能避免副损伤,这一过程对手术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寰枢椎不稳或畸形的手术风险大,很多人选择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脊柱外科主治医师何信欢补充说,直至目前,地级市医院开展寰枢椎手术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寰枢椎不稳的发病率低,多因为外伤和疾病导致。另一方面也因为此项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至今仍是不少医院的技术盲区。
事实上,近十余年来,寰枢椎手术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医生大部分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全国最大的脊柱中心之一,寰枢椎外科技术位于全球前列。世界知名的寰枢椎专家王超多次来市一院指导。目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已经熟练掌握此类上颈椎手术技术,是我市最早开展寰枢椎手术的医院之一,这类手术例数位于全市前列。
急救创伤中心简介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急救创伤中心于2016年3月开始全面启动建设,经过与澳大利亚3年的创伤国际合作,创新性建设全市首个功能齐全的创伤复苏单元、改进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自主研发智能创伤管理(ITM)系统,形成了以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体系,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伤控制手术-重症创伤管理-创伤康复”的一体化模式。
医院于2020年12月成立“急诊创伤外科”规范院内严重创伤收治。创伤中心年平均接诊创伤病人4.5万人次,2017-2021年四年期间,共接诊1727名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仅6.66%,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3.52%;在严重创伤急救技术领域连续首创多个惠州第一。
医院于2018年5月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2019年1月牵头成立省内首个市级创伤中心联盟并成为执行主席单位,搭建了省内首个市级“公众-基层-高级”三级创伤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公众超过15000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5场次共1622人次、为市内外各级医院培训52支专业创伤救治团队,并于2020年、2021年相继主办全市创伤急救技能大赛以巩固培训成果。近4年,先后有34家医院来函来访,并累计接收9家医院共122人次进修,起到省级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市一院创伤中心建设案例《完善创伤急救体系,助力健康湾区建设》获评2020年度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提升科室团队类典型案例并在人民网上发布展示。在2021年惠州市医学会组织的首届市医学科技奖评审中,创伤中心的作品《依托智慧医疗平台构建院前院内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荣获一等奖。
脊柱外科简介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骨外科成立于2009年初,为惠州市医学重点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脊柱外科在脊柱疾患的诊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专科特色。目前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颈椎病前后路手术、颈胸腰椎结核前后路手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方面的手术治疗开展已非常成熟,也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环枢椎手术、脊柱侧弯、脊柱后凸(驼背)矫形、脊柱肿瘤等脊柱高难度手术。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多项脊柱新技术、率先开展并推广脊柱微创技术。近几年的椎间孔镜及UBE等微创技术的开展处于全市前列,是广东省中医院授予的脊柱微创中心惠州基地。科研也是厚积薄发,骨科中心在2022度惠州市医学科技奖获得了5项(全市医学奖共52项),两年来发表sci文章9篇,影响因子达30分,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审核|孙春汉李王安王运广
医学顾问|陈仪赖伟强何信欢
视频|游佩怡
图|程秋伊王运广陈仪
文编辑|程秋伊
版权声明:创客贴图片已获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
上一篇:2022年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