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话养儿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的到来,意味着暑天的闷热已基本结束,天气将渐渐转凉。初秋小儿养生做得好,则可大大减少小儿秋季患病的几率。以下是几点小建议:
一.起居养生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时天气已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在着衣方面应注意避免受凉,小儿尤其要注意背部、腹部、双脚的保暖,否则出现阳气受损、脾胃易受寒而引起感冒、咳嗽、腹泻等。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作息方面,应谨遵“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原则,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7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饮食注意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尤易耗伤肺津,故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也容易出现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建议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饮食上,建议适当服用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香梨、银耳、蜂蜜、百合、沙参、无花果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等。
三、运动养生
白露时早晚天气变得凉爽,与闷热的夏季相比更适合户外运动。此时可选择慢跑、爬山、跳绳、打篮球、踢毽子等方式进行运动。但运动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进行超越本年龄段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过度运动。运动时间约40-6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出汗,心跳略加快的中等强度为主。
四、情志养生
白露时自然界已现“花木凋零”景象,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一时节人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所以要注意培养小儿健康开朗的心理素质,多做开心快乐的游戏或户外活动,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五、食疗药膳
大枣乌梅汤
做法:取大枣10g,乌梅10g,冰糖适量。将大枣、乌梅洗干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取浓汁,兑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阴、益气、敛汗。可防治阴津亏虚所致的烦热口渴、气短神疲、盗汗不止等。
莲子百合瘦肉水
做法:取莲子、百合各10g,精瘦肉100g。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先用开水焯一下后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水煮1-1.5小时后,放入适量的盐调味。
取莲子、百合各10g,精瘦肉100g。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先用开水焯一下后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水煮1-1.5小时后,放入适量的盐调味。
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六.常用小儿推拿:
定位:工字上横为大椎、风门、肺俞水平线;中间一竖为脊柱;下横为肾俞、命门水平线;是一个面积较广的部位。
操作手法:先横擦大椎、风门、肺俞水平(肩胛部),以透热为度;然后直擦脊柱督脉,以透热为度;最后再横擦肾俞、命门水平(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补脾经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者旋推拇指螺纹面。100-300次。
揉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手法:用两手拇指或一手食中二指分开置于肺俞穴上按揉。1-3分钟。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宜瑞教授、中国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陈晓刚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泄泻、厌食、积滞、疳积、遗尿等,对小儿汗证、肥胖症、性早熟治疗也有一定的心得。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小儿调养临床经验,善长开展体质辨识、生长发育评估、食疗药膳等中医治未病技能。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研究。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儿科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