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创治疗 以小创口解决大难题
今年的4月15日21日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防控和治疗,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诊疗手段也逐渐优化、增多。今天,本报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科主任王珂、介入治疗科科主任邢文阁、肺部肿瘤科科室负责人张真发三位专家,就微创技术近年来在各类肿瘤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向广大读者进行科普、答疑解惑。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作为妇科常见肿瘤,已被公认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三大主要“杀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科主任王珂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使得更多妇科肿瘤患者在生存率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相应减少了创伤,同时也有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是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妇科最常见的肿瘤就是子宫肌瘤。也是腔镜手术最多应用的地方。但王主任特别强调:“在子宫肌瘤手术应该对肿瘤的生长速度,血供等情况完成评估,近最大可能排除子宫肉瘤的恶性情况。并且在手术当中禁止应用肌瘤粉碎器。以减少医源性播散种植的风险。另外经过仔细评估考虑为卵巢良性肿瘤的,包括CA125、HE4、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盆腔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核磁,强化CT等评估后,完全排除恶性及粘液性肿瘤方可进行,并且在手术当中一定要避免穿刺,避免肿瘤的破裂。”
此外,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该项技术不仅能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的生存率,而且如术后感染、疼痛、术后肠粘连等各种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如此一来有助患者更快恢复。
王主任表示,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术式。腹腔镜在高清放大镜头下,视野和清晰度远远好于开腹,医生在精密的器械的协助下,手术精细程度大幅提升。
“微创手术诚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任何治疗的金标准应是患者的生存率。以前对于宫颈癌的微创手术,并没有高等级循证医学的证据,只是片面强调微创的优势。”王主任直指微创手术曾走过的弯路。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通过国际33家临床中心协作的Ⅲ期临床试验,从2008年6月2017年6月,共631名IA和IB1期宫颈癌患者入组了这项研究,被随机分配到微创手术组或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前的肿瘤情况均衡,术后两组辅助治疗也是均衡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患者接受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癌症复发风险是开腹手术的4倍,而死于宫颈癌手术的风险是开腹手术的6.6倍。该观点随后也被其他权威机构研究证实,依据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NCCN指南2020版已经将开腹手术列为唯一选项,微创手术没有在指南上出现。
王主任表示,腹腔镜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也存在争议,目前只应用于早期卵巢癌的分期手术,以及晚期卵巢癌的探查和评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这些技术已在肿瘤医院妇瘤科开展。尤其是晚期卵巢癌的腹腔镜探查,避免了以往晚期肿瘤的开关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给后期治疗提供了详细准确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更多肿瘤微创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其中,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因其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操作、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也有部分患者对此种治疗手段持保守观望态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科主任邢文阁将为读者揭开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神秘面纱。
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中,手术、化疗、放疗仍是当下最普遍应用的三大治疗手段。但传统治疗手段自有其局限性,如对正常组织的伤害,以及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等等。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变化,肿瘤治疗逐渐转变为追求精准化“建设性治疗”的新模式。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乎外科与内科之间的治疗手段。说起它的优势,邢主任表示:“创伤小、靶向性、康复快、可重复性强、普适性都是它的显著特点。具体说来,与手术、全身化疗相比较,术后并发症相对少、轻,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正常器官。毒副作用小,对于尚无根治方法或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将高浓度的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对全身毒副作用小,使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
治疗费用方面,邢主任直言,该治疗技术早期引进国内时价格相对昂贵,但近年随着器械设备国产率增高,进口渠道更加通畅,治疗费用也日趋稳健,价格优势渐显。
微创介入疗法在治疗针对性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据邢主任介绍,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为例,目前该院学科在良、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面有突出特色,治疗理念为“单病种、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综合治疗肿瘤”,其中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肝、肾囊肿药物毁损治疗,疗效显著或能达到外科根治的目的。此外,在全身各部位原发、继发的多种恶性肿瘤,通过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氦刀”超低温冷冻靶向治疗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目的。针对良恶性肿瘤造成的多种合并症、并发症,相应的姑息性介入对症治疗也被临床证实确切有效,甚至能够达到“立竿见影”。邢主任表示,除以上适应证外,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微创介入手术也可以为患者解决治疗难题。
未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国人诊疗观念的变化,邢主任表示肿瘤微创介入疗法将在中国大有可为。但他同时也指出,一项技术的诞生,从来不是以全部取代其他技术为目的,衡量一项治疗手段的优劣,永远要以怎样对病人更加适合、有利为前提。
肺作为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一旦出现任何病灶,都令人轻视不得。2020年突至的新冠肺炎,使得大家对肺部健康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更甚。很多读者对于临床常见的肺结节的定性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关心。对此,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科室负责人张真发教授将为我们做详细解读。
近年来,随着国人定期体检的意识增强,肺结节一词对很多人而言已不再陌生。但在不少人眼里,发现肺结节就等于患上肺癌。张教授对此明确表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临床上肺部CT筛查出的肺部小结节90%是良性的,无需担忧。但也确有一些肺结节可能为肺癌,需要引起重视。临床数据显示,磨玻璃结节的恶性概率高于实性结节。其中,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的恶性程度高于单纯性磨玻璃结节。
通常,影像学表现为5mm以下的结节仅需要随访,8mm到1cm以上的结节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肺癌切除术的肺部微创手术。
肺癌手术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个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前瞻性临床实验决定的。近年来,随着肺结节的发现频率逐渐增加,学者们发现一些表现为肺结节的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所谓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一个肺叶通常包括25个肺段,肺段切除是完整切除一个肺段,楔形切除是切除结节及周围正常肺组织,并不要求完整切除一个肺段。通过一个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可以更好地保留肺组织并保留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张主任介绍说。
“近二十年来,以胸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肺癌的手术治疗,尤其是表现为小结节的肺癌的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更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微创手术术后生存期与开胸手术相同,甚至优于开胸手术。”张教授表示:“微创手术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减轻手术急性期应激反应。同时兼具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每年肺癌的微创手术达到3000例左右,已达到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
最后,张主任建议大家还应重视定期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有吸烟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CT检查。他表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然是目前提高肺癌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上一篇:治疗癌症,中医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