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周卫东团队为顽固性呕吐患者点燃希望曙光
近日,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卫东率团队为一名患者解决困扰半年的顽固性呕吐,更可喜的是,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让患者重新站立及行走。患者专门为周卫东主任制作了一面锦旗:仁心仁术除病痛,医德高尚赛华佗。
67岁的温先生一直身体健康,这么多年来从未生病住院治疗。可是半年前开始莫名的“顽固性呕吐”让他痛苦不堪,基本上吃东西就吐,并逐渐出现了“双下肢麻木无力”,多次就诊于当地消化科、神经科,呕吐症状没有改善,且下肢无力加重近一个月不能行走。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为焦虑吃不下东西。走投无路之际,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来到北京应急总医院,坐着轮椅来到了神经内科专家周卫东主任的诊室。
周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看了外院胸椎核磁胸髓的异常信号,认为患者的“呕吐”和“脊髓的异常信号”有可能是一种神经科疾病引起,有多种相关神经疾病需要鉴别诊断。于是,尽快安排患者住院,周卫东主任带团队查房,立即安排眼科会诊,同时进行颈椎、胸椎核磁及腰穿、宏基因等相关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明显的视力下降、颈髓、胸髓多节段的异常信号,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增高,血和脑脊液免疫相关抗体阴性,脑脊液见寡克隆区带;水通道蛋白抗体检测阴性,考虑脱髓鞘疾病(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脑脊液宏基因检查排除微生物直接感染导致的炎性疾病。按照脱髓鞘疾病治疗,呕吐症状很快好转,常规的磁共振未发现明确的极后区病变,经影像科会诊协调,加做T2Flair矢状位的头核磁共振,进一步证实T2Flair矢状位极后区病变。多条证据支持诊断为“以极后区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给予激素等相应治疗,一周后患者不再呕吐了,视力明显恢复(0.2到1.0)了,可以重新站起来了,半个月后在室内行走自如。
困扰患者半年的呕吐及无力,在周卫东主任团队快速、精准诊治下,仅半个月症状就得到明显缓解,达到出院标准,医生嘱咐患者进行后期辅助康复治疗并动态复诊。患者和家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到家乡后,温先生重获健康的喜讯不胫而走,父老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应急总医院有这么高超的医术,有这么牛的大夫,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呀!”
科普时间
周卫东主任介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为主要临床特征。包含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和大脑综合征。
周卫东主任提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早期准确的就医才能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而不延误病情。急性起病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顽固的呃逆或呕吐、嗜睡、发作性睡病、意识水平下降、认知语言等高级皮层功能减退等均应尽早神经内科就诊。
了解周卫东,关注周卫东
周卫东,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留美博士后。曾历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工作18年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技术专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和研究工作数十年,对多种神经科常见疾病和脑科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研究轻度认知障碍和老年性痴呆,获得首发基金支持脑小血管病研究。对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脑血管病、肝豆状核变性、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以及多种神经科疑难杂症有较多的研究和经验。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CathepsinD介导的ApoE蛋白水解在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2008年在国际上首次分析出ApoE4与脑外伤的长期预后有关,而与外伤初发严重程度无关的结论,该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广为引用。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病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认知障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学会(ADC)常委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常委,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慢性病杂志》、《中国医药导报》、《山东医药》杂志编委,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自然、北自然等多项国内外基金申请评审专家。
科研成果:发表各种学术期刊论文90篇,其中在国际上发表SCI英文论文1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2009年度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16和2017年度获得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多次参加欧美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主编出版《认知神经病学》、《肝豆状核变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著作4部。
来源: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