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成功实施北京地区首例MPP CRT-P植入手术
新科技解决“心”难题新技术助力“心”功能
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家住朝阳区的王大爷终于在这个夏天摆脱了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困扰,重拾生活的勇气与自信。因为日前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其植入了具有左室多位点起博(MPP)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这也是北京地区首例MPPCRT-P植入手术,标志着应急总医院在该技术领域逐步完善成熟,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饱受心衰困扰,王大爷痛不欲生
王大爷前些年就诊断过永久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曾多方就诊无果。导致目前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虽然已经正规、系统进行药物治疗了一年多,但仍然有明显的心衰症状:胸闷、憋气,活动耐量明显下降,走不了几步就喘得厉害,夜里睡觉也不能平躺,两只脚肿得经常连鞋子都穿不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王大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家人们也时刻战战兢兢,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再无欢乐可言。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未经有效控制而必经的最终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心衰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个人、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支出和医疗负担。心衰的传统治疗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因人而异,一旦合并其他并发症,药物的选择上更是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心衰的器械治疗发展迅速,其地位在指南中得到不断地提高。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便是有效控制心衰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的有力武器。
王大爷的新选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脏是人体泵血的动力器官,心脏的工作需要各心腔同步协调运作,这样才能保证各心腔的良好充盈和有效射血,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而一旦发生心脏运动不协调,就将导致心衰或使原有心衰症状加重。
通过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心房、右心室以及左心室电极,使心房和心室间以及左右心室间达到同步协调收缩,这种器械治疗方法就叫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两种器械。
多位点起搏,协同运作,为王大爷心脏护航
此次为王大爷植入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具有左室多位点起博(MPP)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它与传统的CRT-P起搏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由原来的1个起搏位点增加到了现在的多个位点。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多个起搏位点的同步开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展起搏器在左心室内“落脚”及“开工”位点的选择范围,帮助提升手术成功率;更是可以通过两个位点的同时作用,大幅提升手术后心衰治疗的有效性。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专家李学斌教授作为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名誉主任,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应急总医院吴迪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刘鹏主任医师精心操作,张庆军主治医师和导管室护士、技师通力配合,历时一个多小时,成功为王大爷植入MPPCRT-P,随后对房室结进行消融,保证CRT顺畅有效运行。术后不久,王大爷的胸闷、憋气症状便得到了有效缓解,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压在胸口的大石头突然被拿走了,畅快极了!”原来连走50米都很费劲,现在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达到500米。
这是北京地区MPPCRT-P的首次成功植入,是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一次成功的技术突破。同时,该手术的成功进行也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心衰患者的器械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为心衰患者缓解症状、战胜病魔,从而回归正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8月25日,王大爷康复出院,他站在医护人员面前激动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你们!”
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范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