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长不大”的小丁丁,当心“隐匿性阴茎”
随着暑期到来,门诊常见家长们带着小朋友前来寻求解决包皮“长”的问题,但是其中不乏部分家长咨询小朋友“短”的问题,通常这部分小朋友大多体型肥胖,但是智力、生长发育情况完全正常,只是阴茎外观看起来短小,经过泌尿专科医生仔细检查,明确了阴茎短小的原因——隐匿性阴茎。
隐匿性阴茎是什么?
//
“隐匿性阴茎”也称“埋藏阴茎”,是一种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在阴茎发育相关问题中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本病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各时期均可发生,新生儿隐匿性阴茎发生率约为2%~5%,4-5岁儿童约为0.3%。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阴茎体发育正常,但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多有包茎,覆盖阴茎的皮肤很短,但包皮内板却比较充足。从外表看阴茎短小,包皮腔空虚呈“鸟嘴状、山丘状”,包皮和阴茎体分离,耻骨前脂肪堆积,阴囊和睾丸发育正常。患儿与同龄儿童有明显差异,对患儿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可导致孩子自卑心理形成。
隐匿性阴茎的病因有哪些?
(1)阴茎肉膜发育不良:肉膜短缩、增厚,形成无弹性的纤维索带,限制阴茎伸出;
(2)阴茎皮肤附着异常:阴茎皮肤、肉膜未能正常附着于阴茎体上,阻碍了阴茎皮肤的发育,使阴茎皮肤束缚在腹壁上;
(3)过度肥胖:会阴部大量的脂肪掩埋了阴茎体;
(4)悬韧带与阴茎附着位置异常;
(5)阴茎体皮肤缺损:阴囊皮肤延伸至阴茎体中部,从而弥补缺损的皮肤,也是影响阴茎外观短小的因素。
隐匿性阴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
阴茎外观短小,包皮外口狭小,呈“鸟嘴状、山丘状”包裹阴茎,而阴茎皮肤和包皮腔空虚;
2
耻骨前皮下脂肪内或阴囊内可扪及大小正常的阴茎体;
3
向后推挤阴茎根的皮肤可见正常的阴茎体显露,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
4
排除其他阴茎畸形,如尿道下裂或上裂、特发性小阴茎等;
5
排除肥胖患者阴茎体部分埋藏于耻骨前脂肪堆中这一情况。
隐匿性阴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1)Ⅰ型:部分阴茎体型(轻型),外观可见部分阴茎体和阴茎头位于圆锥形的皮丘内;
(2)Ⅱ型:阴茎头型(中型),除了可见突出的锥状皮丘,隐约可见位于阴茎皮丘下方的阴茎头,在腹壁平面可触及阴茎冠状沟;
(3)Ⅲ型:皮丘型(重型),外观仅可见的圆锥形皮丘,在腹壁平面可触及阴茎头远端或无法触及阴茎头。
隐匿性阴茎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1)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会因为阴茎外观短小,而产生自卑感,慢慢变得孤僻,甚至害怕社交,形成自卑型人格。
(2)影响日后发育及性生活:持续严重的包茎状态,可影响阴茎龟头甚至阴茎海绵体的正常发育,导致患儿成年后性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性功能丧失。
(3)反复包皮龟头炎发作、排尿困难、尿喷洒、尿滴淋、尿潴留:合并包茎患者,可能会影响排尿,严重者发生尿储留,尿中含有很多毒素,如不及时排除,毒素堆积过多增加肾脏负担,诱发肾脏疾病。
隐匿性阴茎与包皮过长、包茎的区别
虽说隐匿性阴茎外形跟包皮过长、包茎比较相似,但是这两种却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男婴出生后,阴茎包皮总是包绕着阴茎头,至3~4岁时,大多数的男童包皮才能自行上翻,露出头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在3~4岁之后,男童的包皮还是不能上翻,或者包皮口很小,就可诊断为包皮过长或包茎。而隐匿性阴茎是阴茎体隐匿在皮肤或脂肪组织中,从外表看阴茎短小,甚至只见到一些包皮皱褶。
隐匿性阴茎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保守治疗:
隐匿性阴茎的保守治疗尚存争议。肥胖患儿可减肥,对无反复阴茎头炎、反复泌尿系感染、不影响排尿、无阴茎勃起痛、患儿无心理问题、监护人无过度为此而焦虑等,可以等待观察,学龄前期再做评估。
(2)手术治疗:
患儿存在以情况需及时手术治疗:
①包皮外口严重狭窄,经保守治疗无效;
②除小阴茎和肥胖者外,阴茎外观短小,阴茎体发育正常者;
③排尿时包皮鼓包或排尿困难,排尿时把持阴茎困难,包皮不能上翻影响阴茎头的清洁,导致反复泌尿系统感染;
④阴茎体部皮肤严重缺失,阴茎外观严重短小,对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障碍。在隐匿阴茎明确诊断后,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最佳的手术时机在学龄前。
✦
✦
应对隐匿阴茎患儿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患儿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患儿及家长要有信心,隐匿性阴茎只是一种外生殖器畸形,通过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应根据患儿阴茎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方式。绝大多数患儿治愈后外观接近正常男性,可极大程度上消除患儿的心理负担,健康快乐的成长及生活。
专家介绍
黄卫,中共党员,海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海南省高层次人才(D类),海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及海南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分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委员会肿瘤学组委员、海南医学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常委、海南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分会常委、海南省医保基金督管专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要职。目前累计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参与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项目3项、海南省卫生厅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SCI4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统计源期刊9篇);学术著作副主编1部;发明国家专利1项。从事泌尿外科29年,精研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畸形等泌尿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擅长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腹腔镜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等泌尿腔内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