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在多学科联合下再次完成复杂手术
生活中,很多人是不会去定期检查身体的,或者干脆就说“我的身体很好,为啥还去检查?”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给了疾病可趁之机。这不,47岁的张先生就是因为腹胀腹泻10年,腹痛3年没有多加重视,后来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一家人都被吓傻了!
患者张某,常年腹泻、腹痛,出现腹痛时解红色水样便。近日腹痛加剧且每天腹泻10—20次,头昏、纳差、乏力,到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医检查。
据了解,张某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病史。入院后,普外科经全腹CT、肠镜、病例检查,发现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升结肠壁增厚,盆腔、腹腔及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直肠、降乙状结肠多发息肉并肠腔狭窄;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恶变;癌胚抗原17.03/ml。(癌胚抗原是肿瘤标志物,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胆道肿瘤等诊断和治疗的指标。)初步诊断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该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单一基因的多方表现,常表现为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结肠息肉癌变率50%,随年龄增长,恶变率更高。
由于患者年龄较高,病史较长,经麻醉科、消化内科、肿瘤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充分讨论后决定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该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广泛、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等特点,术者不仅要有熟练技术基础,还要有耐心、不急躁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术中,在麻醉科、消化内科的协作下,联合肠镜再次明确全结肠息肉情况(术前因肠腔狭窄,仅观察到梗阻远端)。历经8个小时,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普外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明知手术难度极大的情况下,仍然用精湛的微创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该手术是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首例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标志着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全腹腔镜下微创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度,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