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接力合作,挽救33岁心梗患者
日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板滩公立卫生院、新都区人民医院的胸痛中心团队接力合作,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成功挽救了一位33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到患者及家属赞誉。
凌晨05:48,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板滩公立卫生院胸痛联盟微信群上传的一份心电图打破了夜的宁静。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随时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猝死等风险。再一看石板滩公立卫生院首诊医生的简要病史描述:33岁男性,反复胸痛2天,加重3小时。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值班胡医生马上在微信群里面回复患者后续诊治方案,并建议尽早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启动我院胸痛中心急性胸痛患者转诊应急预案,一键启动心导管室。首诊医生立即拨打了120。由离石板滩公立卫生院更近的新都区人民医院派出的救护车在接病人后直接转入我院继续抢救治疗。
06:47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天空,新都区人民医院的120急救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进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门,绕行急诊科和CCU,直奔介入中心。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团队早已在心导管室严阵以待。遵循“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在患者家属未办理住院手续的情况下,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心内科介入手术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7:00造影结果出来了,患者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它就是危及患者的生命的罪魁祸首。07:07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前降支远端血流恢复,DtoB时间仅20分钟。李先生胸痛症状很快缓解,患者转危为安,冠脉支架顺利植入,手术大获成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康复中。
33岁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虽然年轻人风华正茂,也会发生心肌梗死。由于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年轻人的心肌梗死往往起病急骤,多无先兆症状,病情凶险,早期猝死率高。追问李先生的病史,我们发现:长期吸烟、肥胖、打鼾、熬夜、不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都是他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人人守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此外,本次急性心梗患者的成功抢救,充分显示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联盟单位间密切合作,搭建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生命。事实上,这样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故事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据了解,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7年,以心内科、急诊科为核心科室组成的抢救团队不分昼夜,不辞辛劳,24小时待命。现已与周围12家医院签署了胸痛中心救治网络合作协议。今年1月份至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胸痛患者1442人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351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2例,行急诊PCI197例。ACS的院内死亡率在下降,心衰发病率在下降。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为核心,协同成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成都北部地区12家胸痛联盟网络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胸痛急救网络,时刻为您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给新都、青白江、金堂、彭州、广汉、金牛、龙泉驿等在内的周边地区人民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