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党员冲锋】我院党员胡颖获2022年福建省“最美医师”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党员冲锋
党员胡颖获2022年福建省“最美医师”荣誉称号
党员事迹分享
近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主治医师胡颖获2022年福建省“最美医师”荣誉称号,福州晚报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报道了《胡颖:三年七进隔离病房》文章。现分享党员胡颖的事迹如下:
胡颖简介
胡颖,女,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医师。自2014年入职福建省肺科医院以来,她时刻铭记党员的身份,牢记入党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临床工作岗位上勤勤垦垦奉献自己,出色完成临床工作,得到同事及领导的好评和信任,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百余次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好评,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等院内嘉奖。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参与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及多项国内临床GCP药物研究,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致力于提高临床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科研能力,为更好地应对临床工作当中的挑战时刻做好准备。两年多来,作为新冠肺炎福建省市定点就治医院一员,完成本院专科临床工作期间,七进七出隔离病房,在我院各科室全力配合下经治所有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每次均圆满完成抗疫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胡颖7次进入隔离病房,一线抗疫时间居全院之首。每次进驻隔离病房需要连续工作14天,然后集中隔离观察14天。也就是说,疫情发生后,她有6个月的时间在隔离。
具体事迹
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后,院党委迅速备战,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带动全体职工投入抗疫。面对未知的病毒,作为党员,胡颖同志毫不犹豫,立即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在元宵节首次进入隔离病房。接受了多轮培训、多次观看穿脱隔离衣视频、询问已经进入隔离病房的同事,她反复检查,充分准备,但首次进入隔离病房时,她心跳加速,生怕微小的失误会影响团队。
看到新冠确诊患者,她既体会到患者患病的可怜,也发现了患者的可爱之处,她坦承说到:“每当看到他们,我就不再恐惧,如果作为医生的我,都畏惧病毒,那患者还能依靠谁?”出于对患者的负责,她认真识记,耐心求教,迅速熟悉隔离病房的环境和操作流程,开始救治陆续入院的新冠患者。
随着入院的新冠患者数量激增,危重症患者人数增加,她不免焦虑,但她相信在重要的节点,时间是首位,坚持是关键,作为党员,她相信党、相信医院,能够指明战斗的方向,统筹全局,打赢这场硬战。
2021年的8月份,让她记忆忧新的是一位从黑龙江入境的年轻的女患者。这位女患者从黑龙江入境,在回乡路上辗转一百余天,她不仅确诊了新冠还确诊肺结核,各地辗转就医过程也是波折重重。病情的反复和各种经历,让胡医生对她的心理状态充满了担心。在查房时,胡医生总是会和患者聊聊家常,谈谈过去的经历,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舒缓患者低落、焦虑的情绪,给患者带去特别的温暖。为了表示感谢,2021年的医师节患者为胡医生和她的团队订了鲜花和蛋糕,送上了真挚的节日祝福。
2022年4月,从美国探亲回国的一家三口在长乐机场准备转机回北京,但核酸检测呈阳性,被送入福州肺科医院,3人中女儿和母亲是无症状感染者,80多岁的父亲病情危重,患有帕金森病、糖尿病,胃部还有一个造瘘口,基础病多,病情危重。作为主治医生,胡颖没有一丝畏惧,为他翻身查体,观察他的食量、大小便,为会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除外,因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住院,50多岁的女儿陷入自责、焦虑之中,胡颖不分昼夜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放宽心接受治疗。
经过医护团队1个多月的努力,这一家三口终于康复出院。在微信里,老人的女儿一遍遍道谢:“你们的人文关怀,你们的尽心尽力,由衷感谢,向你们致敬。”
在隔离病房随时要面对高风险的传染源,有时患者打喷嚏,胡颖却总是安慰患者,不让他们有心理负担;患者情绪不好,她便一次次沟通宽慰;外国患者不会点餐,她就和同事商议把工作餐送给对方吃。
有一名从日本回榕的血液病女子,隔离期间突发40℃高热,出现心衰和呼吸衰竭,无法走路。每次检查CT,胡颖都亲自护送她以防发生意外,轮椅到不了的地方,她就和同事抱着或背着她。胡颖说,那时候她感觉,自己是这患者唯一的依靠。
除了在隔离病房的工作,胡颖本职岗位上还有不少长期随访的患者。在进隔离病房前,她都会细心地把每个患者安排好,隔离期间也会通过电话、微信回复解决患者的问题。
两年多来,许多患者已经习惯了胡颖每个季度“消失”一次,而每次她要去隔离病房,患者们都会送来家人般的关怀。“还有患者要和我视频,看看我过得咋样,说要给我送吃的补一补。”胡颖笑着说。
胡颖说:“我们医院坚持抗疫900多天,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作为党员,我牢记组织的教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毕生的信念。
图文|办公室
排版|办公室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