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孩子养生保健要注意什么?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就是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明代儿科圣手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那么在处暑这个节气,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的养生保健要注意哪些呢?
饮食
在中医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湿性重浊粘滞,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体会变得容易疲乏,食欲也会有所影响,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所以更应该多食用健脾除湿的食物顾护脾胃。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海带、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等,但都需要注意少量多次进食,不可一次进食过多。另外,处暑气候仍干燥,还可以食用一些养阴润肺的食物防治燥邪伤肺,如梨、冰糖、鸭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补充水分,适当多饮温水,防止发生皮肤脱屑、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等情况。
起居
起居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对起居时间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应早睡早起,适当延长休息时间来调养身体,可以有效缓解秋乏,适当的午睡也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生活的精力。此外夜晚睡觉应关好门窗,如果仍然觉炎热可选择盖薄被子,将肚脐遮盖,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很容易诱发各种脾系疾病,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
穿着
处暑过后,气温逐步走低,昼夜温差较大,夜里外出需要注意适当增加衣物,顾护阳气。处暑后的穿衣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当天的天气而定,如遇天气迅速转凉时,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更换为长衣、长裤。此外,“春捂秋冻”,处暑过后虽然气温逐步下降,但也不建议过早穿太多衣物。
运动
动
处暑前后,有迎秋、祭祀的一系列活动,处暑后秋意渐浓,许多人会选择畅游郊外、登高望远等,这个时候的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以“不觉累”为标准,切勿过分运动,劳累身体。
供稿:杜芳
一审:龚雅倩
二审:杨阳
三审:葛从军
下一篇:致医 · 致精 · 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