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医双馨 情系患者—— 一场多学科的生死时速赛跑
“实在是太感谢市一医的医护人员了,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5月18日清晨,家住龙里县的汪女士及其家属给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送来了一面印有“德医双馨情系患者”的锦旗,由衷地感谢该科室工作人员在其生命垂危之际,克服重重困难,及时提供适配的血液,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4月22日晚,汪女士因上厕所时摔了一跤,4月23日,入院时已黑便9+小时,伴明显头晕乏力,入院后立即予以积极药物止血治疗,但疗效差,住院后呕吐鲜红色血液数次,量约600ml,内含血凝块,血压进行性下降至87/51mmHg,生命垂危。
“收到病危通知书后我一下子就懵了,和女儿商量后我们想转院治疗,但是我爱人的情况很不好,医生告知我们如果此时转院,随时可能在途中死亡。”消化科医师说明病情危重情况后,汪女士的丈夫严先生同意进行紧急现场救治。
考虑患者存在活动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医务部紧急启动MDT诊疗模式,立即调动消化内科、手术室、胃肠外科、输血科、肝胆外科、ICU共同救治患者,第一时间安排患者进入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通道,联系手术室行急诊胃镜检查、输血科紧急配血。
输血科接收标本后,立刻开始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抗筛实验阳性,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在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时,却难以明确是何种抗体,当值人员胡苑苑第一时间电话告知申请医生,并与周小英立即查阅患者病历,拟通过在病情描述、输血史、用药史及妊娠史中查找有用信息,试图能结合进一步的实验,鉴定出特异性抗体。而此时,汪女士的病情突然恶化,在行急诊胃镜过程中又大量呕血,量约2000ml。
各种告急电话不约而同地汇集到输血科主任秦梅这里,正在组织科室学习的她火速赶到实验室,了解情况以后,叮嘱两位同志沉住气,时间不等人,先不纠结抗体鉴定问题,马上把库里与患者ABO同型、Rh表型相同的血液筛出来,快速与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只要配得上就赶紧发出去。
“时间就是生命”,输血科凭借扎实娴熟的专业技术,很快就筛到2袋相合的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最快的速度发往手术室,在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收到汪女士送来的锦旗,如果不是赫然写着“输血科”,当值人员还以为患者家属送错了科室,因为对输血科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只是我们的工作日常,由于人类的血型系统十分复杂,而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检出不规则抗体的几率不仅相对较高,有的往往难以鉴定,这就增加了输血科配血的难度,有的患者甚至因为找不到与之相配的血液,遇紧急情况,面临无血可输的境地。因此,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血液的可及性,提前做好输血相容性检测、备血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孕产妇,推荐在孕期就应有作血型鉴定、红细胞抗体筛查的意识,在产前做好备血准备,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否则,很可能因临时找不到适配的血液,而束手无策,贻误医疗救治。”秦梅说道。
供稿: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