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辑】麻醉科医师成龙: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中国
医师节
倾听
医者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哪里有生命的危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急切的呼唤,哪里就有他们出现。
他们竭尽全力向前奔跑,因为生命需要争分夺秒;他们听过数不清的啼哭,却依然感叹生命的美妙。
他们不忘初心,敬畏生命,答疑解惑,用心诊疗,全力以赴,护卫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成龙
麻醉科医师
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里,成龙的任务是将病人送入“梦乡”。
手术台上,病人安静地“睡着”,医生和护士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而成龙却要保持绷紧神经,时刻关注手术台上的一举一动。监护仪发出的提示音有近十种,每一种都代表着不同的参数。“滴滴”“哒哒”的节奏,仿佛一曲生命的交响乐;红红绿绿的波浪线,是他为病人描绘的“睡着的艺术”……
不被记住的“幕后工作者”
接受记者采访的两天前,成龙刚刚经手了一台复杂的急诊多系统复合伤手术,长达12小时的手术中,他一直守在监护仪旁,直到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他依然准时上班。
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病人接受手术前,需要麻醉医生对其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制定麻醉方案,把手术麻醉风险降到最低。手术中,麻醉医生要对病人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调控血压、心率,随时做好应对术中各项应激反应及特殊情况的准备。手术完成后,麻醉医生还需要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处理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不仅要让病人安心‘睡着’,还要让他们安全‘醒来’。”成龙说,这句话可以简单概括麻醉医生的日常。经常有病人完成手术后会感叹“怎么一点都不痛”,“就像睡了一觉”……然而,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睡着”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手术医生和护士外,还有一位身穿绿色手术服、头戴“花帽子”,守候在监护仪前的“生命守护者”。
“麻醉科医生是‘幕后工作者’,一台手术下来,病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名字,记不住我们的长相。但是,记不住更是一件好事,因为不痛是理所当然的,痛了会记我们一辈子……”成龙笑着说,看着患者安全地从手术室出来,看到家属安心、欣慰的表情,那是一副最美好的画面。
一颗治病救人的初心
“高一那年,父亲得了肾结石,痛得连连哀嚎,请了医生来输液打针也不怎么管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束手无策……”从那时候起,成龙就下定决心要学医,立志将来治病救人。2007年7月,他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许多同学为了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发展,选择了到成都等大城市的医院就职,而他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巴中,选择了市中医院麻醉科。“希望能为家乡的医疗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从第一次进入手术室见习的焦虑紧张、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成龙付出了许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忙碌的工作间隙,他有限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钻研医术上。为了提升专业水准,他先后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知名医院的麻醉疼痛科培训学习。2018年1月,成龙受聘为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在一次网络课程学习中,成龙接触到了比传统疗法更绿色、安全、快捷、有效的“浮针”治疗法。为了替更多病人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成龙多次到北京、南京、成都等地系统学习“浮针”治疗技术。2018年6月,市中医院麻醉科开设了疼痛科门诊,许多饱受肌肉痛、神经痛和癌痛折磨的病人慕名前来,4年以来,成龙用“浮针”疗法为数以千计的病人解决了疼痛问题。
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亲人
“这里按起痛不痛?”“深呼吸,保持三秒钟……”8月13日上午10点多,在市中医院疼痛科门诊治疗室里,成龙正在为来自南江县石龙村的吴翠华进行“浮针”治疗。
“腰酸背痛,出气都不敢用力。痛了好几年了,折磨得我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人都脱了相……”吴翠华今年68岁,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几天前,疼痛突然加重,听人说市中医院疼痛科的成龙医生能用“浮针”治疼痛,就慕名而来。
说来神奇,治疗开始几分钟后,吴翠华的疼痛开始有所减轻。“哎哟,谢谢医生啊,终于轻松些了……”持续20多分钟的治疗结束后,她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回去之后不能提重物、干重活,注意补钙,不然脊柱进一步压缩会更痛……必要的时候可能还得做‘骨水泥填充’手术哦。”临走时,成龙不忘苦口婆心地叮嘱道。
“看到她,就想起我婆婆(奶奶)。从我记事起,她就常常被全身疼痛困扰,为了省钱,就吃最便宜的去痛片。”虽然学成的医术用在家人身上的次数并不多,但成龙永远记得学医时一位老师说过的话——“要把每个患者都当成你的亲人,你就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要把每个患者都当成你的老师,因为每一次麻醉或治疗都是你学习进步的阶梯”。
去年,一名肝癌晚期患者找到成龙,表明自己时日无多,希望能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成龙仔细研究了他的病例,会同主治医师不断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这名患者带着药和家人一起游山玩水,留下了许多温暖而弥足珍贵的记忆。病人离世后,其子还专程找到成龙道谢。
“闲不住”的成医生
市中医院的早班交接时间是上午8点,而成龙总是会在7点出现在科室。仔细巡检每个手术间的仪器、设备、物资,组织科室讨论制定当日手术的麻醉方案……身为科室副主任,许多事他一定要坚持亲力亲为,大家总说他“闲不住”。
麻醉科医生没有午休,当天最后一台手术何时结束,他们何时才能下班,有时是晚上7点,有时是深夜11点,半夜被叫回医院支援急诊更是常事。
从医多年,成龙没有享受过一次公休假,陪伴家人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许多次,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一接到医院的电话,他立即就得起身离席。“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次数多了,家人也从一开始的委屈抱怨变成了习以为常、理解支持。
今年6月,在女儿幼儿园举行的“宝贝心中的父母”活动中,成龙获得了一张由女儿颁发的“最珍贵”的奖状——“医术精湛的帅气爸爸”。尽管得到过的表彰不计其数,但捧着这份特殊的“奖状”,39岁的成龙差点掉下眼泪。
其实也不是“闲不住”,只是因为心里装着患者。成龙已经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如果哪天休息,看不到病人,反而心里空落落的。”每完成一台手术,为患者减轻一次病痛,他的心里就会多一丝成就感——“这就是我身为医生的意义”。
厚德精医济世惠民
巴中市中医院
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社、作者熊小慧
往期精选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巴中市中医院致全院医师的慰问信
汇聚英才共谋发展——巴中市中医院召开硕士研究生人才座谈会
感谢“医”路有你!巴中市中医院开展中国医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