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辑】内分泌科医师李楠杨:“脾气好”的慢性病“捕手”
中国
医师节
倾听
医者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哪里有生命的危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急切的呼唤,哪里就有他们出现。
他们竭尽全力向前奔跑,因为生命需要争分夺秒;他们听过数不清的啼哭,却依然感叹生命的美妙。
他们不忘初心,敬畏生命,答疑解惑,用心诊疗,全力以赴,护卫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李楠杨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医生,你帮我看下这个片子,到底是啥问题?”8月14日上午,在市中医院回风院区7楼,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楠杨的办公室不断有前来问诊的患者,记者对他的采访也只好“见缝插针”。工作中的李楠杨,与患者交流始终温言细语,没有一丝倦怠。从医16年间,李楠杨诊治过的患者不计其数。“看病准,脾气好”是患者们对他的评价。
“在我心中,对中医始终怀有崇敬之心”,李楠杨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他希望有更多人把中医药文化和技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
从小耳濡目染,学医前“慧眼识药”
李楠杨对中医的热爱,始于童年。
“我外公是巴州区清江镇的一名中医。”在李楠杨的童年记忆里,假期几乎都是在外公家的中药材堆里度过的。
“从小看着外公为人把脉开方,为一个个患者治愈疾病,我就觉得中医太神奇了。”慢慢地,李楠杨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立志要像外公一样,用中医治病救人。
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刚开始李楠杨被枯燥难懂的中医理论“吓倒”了,“很晦涩很无聊,学起来非常费劲”,李楠杨至今还不断告诫自己的学生,“医学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要活到老学到老。”
2006年毕业后,李楠杨进入市中医院工作,目前是该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医者的温度和医术一样重要
这个周末,原本可以休息一天的李楠杨,因放心不下一名甲状腺疾病的住院患者,特意到医院查看其情况。原本计划一小时结束工作,然而直到上午11点半,他也没能离开医院,“今天估计下午才能休息了。”李楠杨一边说着,一边端起杯子猛喝了几口水。
像这样“走不脱”的情况特别多,其中不少是因为随诊多年的老患者。“现在除了门诊和值班,还要负责发热门诊的轮值工作,有时候一天的问诊量上百人。”李楠杨说,“虽然很忙,但人家信任你才会来找你,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信任。”
“李医生不仅医术高,对我们也有耐心,不管我们问啥子,他的态度都很好,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在患者陈家菊眼里,李楠杨是她最信任的人。
在李楠杨眼中,中医是一门有人情味的医学。内分泌科多为慢性病的病人,例如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糖尿病等,每一次在门诊,李楠杨总要对病人详细叮嘱饮食起居,和患者沟通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理解了治疗目的和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定期随访患者,时间长了,就像亲人朋友一样。”李楠杨感慨,看到患者们能健康地生活,他甚至比他们更高兴。“内分泌疾病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会被患者忽视,久了容易引起严重后果。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将正确的疾病预防、治疗理念传递给大家。”李楠杨说。
前往凉山帮扶,时刻准备着上“一线”
“照顾好两个孩子,也要照顾好你自己。”2018年12月,在出发前往凉山州喜德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的前一天,怀孕5个月的妻子忙前忙后地帮着收拾行李,4岁的女儿紧紧地抱着他不愿松开,李楠杨强忍着泪水嘱咐着妻子。
李楠杨帮扶的医院喜德县中彝医院,只开设了中医门诊。一年时间里,李楠杨接诊了2000多名门诊患者。让李楠杨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名60多岁的患者,忍受病痛长达近20年,四处求医无果,“我见到老人的第一眼,基本就判定他患了甲减,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就建议他去西昌市检查治疗。”两个月后,老人去西昌市看病回来,特意来医院向李楠杨道谢。
“如何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只有不断给医护人员‘充电’,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帮扶期间,李楠杨通过门诊模拟、科室查房教学等方式,提高当地医师对患者的诊治能力,“我们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当地群众的生育意识、防病治病意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打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今年,作为援沪疫情预备队队员的李楠杨,因上海疫情得到控制未前往。但是,“我时刻准备着,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就立即出发。”
厚德精医济世惠民
巴中市中医院
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社、作者冉巧
往期精选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巴中市中医院致全院医师的慰问信
汇聚英才共谋发展——巴中市中医院召开硕士研究生人才座谈会
感谢“医”路有你!巴中市中医院开展中国医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