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纪实二】儋州市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纪实-全市全员核酸采样篇
“张开嘴巴,非常棒,好了,来下一位!”采样现场,当天已经辗转多点、连续上场3次的儋州市人民医院体检部吴丽萍正在耐心热情的给市民采样,自8月7号全市开展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以来,她几乎每天都主动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除了8月14号因上门采样,衣服反复湿了干,干了湿,导致身体不适,未安排采样工作以外,十二天里,她共外出采样15次,采样人数超万人,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但当医院开始新一轮的任务接龙时,她总是第一时间报名,用一身白铠述说着白天里“夜行者”的抗疫故事,曾参加过援鄂的她掷地有声的说:“我有抗疫经验,在儋州的父老乡亲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上谁上?”
吴丽萍
怡心花园上门采样
“主任,我还可以上!”在医院调度群里,儋州市人民医院医务科林春宏再次申请出战,“不行,你今天必须休息!”小组领队于会平强势制止了她,因为她知道昨天一上午都参加采样的林春宏等四人,由于晚上突然有临时任务,又再次出战到将近半夜一点多才完成了2720人的上门核酸采样任务,脱下防护服时,身上的衣裳就像是被雨淋过一样;她还知道,前天她带领的这个40人小分队,上午在马井上门采样8000余人,接着继续开展集中采样25000余人,基本每个人都上场3次以上,回到隔离点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她们可是5点半就从那大出发的!她更深知,林春宏想念被集中隔离的两个小孩,最大的也不过才5岁,她们一家由于街坊确诊阳性,此时正在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她从8月10号外出采样回来,由于所住街道成为了封控区,就一直没回过家。
“我们科的技师、大部分医护人员以及即将退休的陈伟荣主任都全部上了!”平时只顾埋头做事、不喜声色的康复科赵婷,在被问到家里的老人小孩怎么办时,她说:“特别感谢医院的照顾,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本都是安排到低风险地区的核酸采样任务,这样我外出采样完后,还能回家带一下小孩!”8月8日,根据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赵婷和同在一个科室工作的爱人陈才恒都被抽调到追阳组工作,科室主任陈伟荣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主动请求由自己将赵婷换下,让她在参加采样的同时还能兼顾照顾家庭,毕竟她小的小孩才一岁半,大的也才3岁,现在全靠将近70岁的奶奶帮忙带。和她情况类似的还有同在一个科室的陈国奇和洪起连夫妇,他们同样是康复科的夫妻队,小孩3岁不到,现在由奶奶帮忙照顾,陈国奇8月8日被抽调到追阳组,出发时,都不能和当时还隔离在老人民医院参与隔离病人护理工作的洪起连道别,作为护理人员的洪起连,先后参与了海花岛方舱医院开仓准备工作以及全市全员核酸采样工作,虽如此,却未见她曾有过半句怨言。和他们两家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同科室的蔡燕菲,吻别10个多月的小孩后,就收拾起行李,住在科室、吃在医院,至今已经将近十天未曾回过家。
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有事是真上!这是和她共事的同事对她的评价,2022年8月2日,因儋州其中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带其孩子于当日上午到医院就诊,可能导致出现疫情传播风险,儋州市人民医院实行封控管理以来,吕金芳作为护理部的片区护长,基本上就一直待在科室,在随后全市开展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她主动报名到带队到高风险地区进行核酸采样。高风险地区的采样不止是风险大,需要协调和沟通的事也特别多,为让队员们能安心采样,每天她都是扯着嘶哑的嗓子在协调工作,在带队的第二天几乎是差点都发不出声,哪怕是这样,她也继续坚持工作在一线未落一天。和吕金芳一样带队的还有李海琴、于会平、麻霄璎、古珍、林蓉、黄婷、吴明、陈珊珊、周能全、何良臣、徐文、袁锦可等人,每天他们5点就要起床,随后根据排班表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电话通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曾是医护人员,也都是医院的中层领导干部,但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防护服一穿就上场采样,绝无二话。8月8日起,由于他们进入高风险区开展采样工作,陆续被隔离在外进行闭环管理,进入闭环管理后,他们将不能回家、不得接触其它中低风险区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们也是义无反顾逆行前行。截止8月19日,儋州市人民医院闭环在外的医护人员已达148人,这148人不但要承担高风险区的采样工作,还要随时、随地根据指挥部工作安排,参与临时采样任务,非常不易!
“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打电话,看看还能不能再抽点人,缺口太大了!”半夜2点多钟,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着急的行政办主任熊华超说到,“麻烦李果春、田文涛、廖克青、荣晓峰、林常志、范兴宇、孙佳乔、张为国分头电话通知各科室主任,周圣涛再把科室报名接龙的名单、封控在各小区人员的名单以及闭环人员的名单都拉出来,看看那些人还可以派,或者可以就近支援的!”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由行政办、党委办、组织人事科、护理部、医务科联合组建的“核酸采样人力调配群”热闹非凡,从8月7日至8月19日12天的全市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以来,儋州市人民医院每天均派出将近200人的队伍参与,连日奋战、参与方舱建设、保障儋州市低风险地区绿码人员诊疗工作、闭环管理以及因高风险区人员封控,使得每天能派出参加全市全员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是捉襟见肘。
“核酸检测是严防疫情蔓延的有力手段,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我院的核酸采样任务!”院领导下了死命令。作为医院“战疫”枢纽,熊华超、潘雪晖、周圣涛作为人员排班的第一线,已经是通宵达旦连轴转动多日,为保障第二天的核酸采样工作,他们每天采样结束时都需要提前收集各科室主任接龙报名的新一轮采样人员名单,同时还要紧盯各个不同的微信群,随时根据反馈信息和任务分配进行人员的调度分配,这一切忙下来基本上都到了半夜三四点,为保证所有的队伍能在6点钟准时出发,稍作休息后,四点半开始就得组织群组人员一个个电话通知领队、采样队员以及食堂做好采样人员的早餐配送。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们想你了!”面对视频里两个一脸期待的小孩,作为儋州首批进入方舱参与确诊患者的救治医疗人员之一、同时也是方舱尚未建成时便进入儋州市老人民医院接诊儋州首例确诊患者的医疗人员之一的陈光心里满是内疚,自此轮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转战在各个确诊患者的救治一线,已经超过半个月未回过家。爱人熊华超,院办主任、全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每天电话就像是热线电话一样,人员排班、会议安排、工作人员食宿安排、车辆安排、现场采样反馈情况跟进等等,事事皆有关、件件要处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无暇顾及两个小孩。
8月8号,根据儋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海花岛建设方舱医院,并决定由儋州市人民医院全力支持广州援儋医疗队在海花岛方舱的后勤保障工作。接到通知后,张燕忠副院长带队、党委办廖理英、医务科曾学文、护理部辛若梅、刘勇、郑步平等首批一行25人的团队,即刻收拾行李奔赴海花岛。用时2天,首个方舱启用的背后,有儋州市人民医院支援方舱后勤保障的团队的努力和汗水的付出。作为方舱的后勤保障支持方,需要全面保障方舱的医疗设备、防疫用品、用水用电、安保以及仓内的食宿、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打包清理工作,更要赶在方舱启用前,保障各种设备正常使用、各种物资的进仓入库规范摆放、信息系统安全可用等,为此总务科、医学装备科源源不断增派人手支援,至六个仓全开时,总务科、医学装备科几乎将整个科室的人都增援至方舱开展工作。在全部方舱启用后,儋州市人民医院管理的300多人的团队继续为方舱的正常运转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有的挤在同事家,有的住在医生值班室,还有的住在医院提供的临时住所里。”妇产科符以娟说“为了避免上下班检查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支援科室,把医院这个大本营守好,我们科的51个医护人员都住在医院里面了!”
8月17日,根据儋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部署,儋州市人民医院负责保障非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危重症救治任务及非封控区、隔离点且健康码为绿码的患者收治工作,也就是说儋州市人民医院即将要承担起几乎全市人民的普通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工作,在既要全力以赴支持全市全员核酸采样工作的同时,又要保障市民群众正常就医就诊需求这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但当医院发出号召,让坚守科室的人员全部到医院居住时,大家纷纷收拾行李、告别家人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无一退缩。
疫情面前,没有个人,无畏生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儋州市人民医院始终上下同心、步调一致,全院员工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圆满完成任务”。全院上下,不论身份,不分岗位,从机关干部、医护人员、保卫人员、保洁人员以及食堂职工,生活中都是普通人,但疫情当前,既是使命也是担当,他们选择了吻别甜睡的婴儿、瞒过年迈的父母、告别昔日的好友义无反顾的逆向前行,只为保一方平安!
撰稿|孙佳乔(党委办)
审核|廖理英(党委办)
责编|郑德权
下一篇:抗疫有我,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