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广东医师奖获得者胡孔和:把骨科手术做到极致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我院脊柱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医师胡孔和博士荣获“广东医师奖”
,在日前广东省医师协会举办的2022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与来自全省的共50名获奖者一起,接受表彰和全社会的致敬。
出
生
于
农村的
吻合100个小白鼠尾动脉即可出师他埋头吻合了1000个
吻合100个小白鼠尾动脉即可出师他埋头吻合了1000个
2004年,胡孔和硕士毕业后进入粤北人民医院工作,为提高技术水平,他一有时间就到手术室观摩别的医生做手术,不仅仅是骨科,烧伤整形和神经外科等科室的手术全都不落。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是没人愿意去做的事,就越容易做出成绩。”胡孔和介绍,骨科专业中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且辛苦。一方面,其操作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对个人技术要求极高;另一方面,断指(肢)患者大多为夜班工人,常常是半夜急诊急需手术。事实上,在读研究生时,他已学习相关技术。“按导师的说法,能做100个小白鼠尾巴血管切断后再吻合、血管通畅的训练,就可以出师了。”
转机来自小白鼠。刚来医院时,胡孔和的手术安排不多,当他发现医院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术不多,便抓住了机会。他立即去广州自费购买小白鼠,在医院的动物实验室进行吻合训练,“那段时间早上8时进实验室,晚上11时才离开。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我的吻合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后来,他开展了多项显微外科新技术,成为医院里显微外科手术量最多和断指(肢)再植成活率最高的医生。
“我的导师说吻合100个小白鼠血管就可算出师了,实际上我吻合了有1000个。”胡孔和说,这个技术重在“熟练”二字,最开始的时候做断指(肢)再植需要三四个小时,经过多年的训练,只需一个小时左右。“但这个过程很痛苦,特别是头五年,但五年熬过去了,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技术突破了瓶颈,再熬过五年又能上一个新台阶。”
“能把断指(肢)接活的高明医生”,这个评价在患者中口口相传,主动来找胡孔和的人数不胜数。做出了成绩,提升了知名度,胡孔和得到了患者及同事的认可。随着不断的历练,他在脊柱外科、关节骨病外科、创伤骨科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逐渐成长为掌握了骨科手术分级中的所有大手术和特大手术技能的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手术量最大的医生
“当时如不立即手术,腿肯定保不住的。”胡孔和回忆,做完手术已经是凌晨。后患者转回老家医院继续治疗,当地接诊医生对其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啧啧称赞,称他能保住腿是有幸遇见了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当锦旗由院办转送至胡孔和手上时,由于这样的病例有不少,他一下子还没想起来是哪位病人,直到翻看病历才回忆起是那天做到凌晨的手术。
对于司机而言,一名好医生保住了他的腿,改变了他的命运;对于胡孔和而言,这只是他平常工作的一部分。2021年,胡孔和主刀完成722台手术,均为脊柱外科四级手术。这也让他成为医院主刀完成手术量最大的骨科医生。
手术时间少则二三小时,多则六七小时,他的一天很大一部分在手术台上度过。“做手术的时候对时间的流逝是察觉不到的。”胡孔和说,那时精神是高度集中的,当手术结束后疲惫的感觉就会瞬间涌上来,“有时候下了手术台坐在椅子上都会一下子睡着。”
“我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我希望把我的爱好做到极致。”胡孔和称,自己站在手术台上很精神,尤其是对没做过或没见过的手术,就很有去解决、去掌握的欲望。多年来,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做手术,他也没什么怨言,“当看到自己诊治的患者治愈出院,这些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挤出时间搞科研光环在身依旧淡然
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等多项省市课题;主持的1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SCI期刊发表论著7篇……在科研和学术上,胡孔和同样硕果累累。
有同事好奇,整天泡在临床的胡孔和是怎么搞出科研成果的。有名科室的医生给出了答案,有次大年初一,该医生打电话给胡孔和拜年,竟发现新年第一天他还在家里写论文。
“真的只有挤时间来搞科研了。”胡孔和说,临床遇到的问题很多,在想方设法解决之后,心得就有了,“有了心得,结合临床案例和数据,文章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岭南名医”……凭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贡献,他已获得众多荣誉。“光环”在身,他依旧淡然,“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一直觉得很幸运,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胡孔和说,医院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帮助极大,历史悠久、百姓信任,让他有了很多临床实践操作机会,让他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和沉淀。
“接下来,我会继续精进临床业务,这是我们医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谈及未来,胡孔和还有很多规划:管理工作还要更上一层楼、科研教学上要有所突破……总之,所有的抱负,都绕不开他的医生角色。
转自:南方+
责编:卢艳萍刘军
微编:叶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