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风华 | 援外经历中的那些“第一次”
中国医师,不仅是我们的医师,还是全球人民的医师。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大脸猫儿特别邀请了我院远在东帝汶的泌尿外科谢云峰主任医师分享他的援外故事,带我们领略中国医师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今天,正好是中国(四川)第9批援东帝汶医疗队到达东帝汶第10个月。有朋友让我写点跟援外有关的东西,我想,就写写我援外经历中的“第一次”吧,这无数的“第一次”将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2021年10月22日
▲抵达东帝汶
这是到达东帝汶的第二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在祖国以外的地方参加组织活动,对我们所有队员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会上我们再次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团结抗疫共克时艰》,讨论了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高质量、安全地开展援外工作。
而当时东帝汶正处于新冠疫情肆虐严重的阶段,医疗队对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作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通过这次特殊的党员大会给队员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2022年1月31日
▲第一次学会包包子
第一次在祖国以外、远离亲朋好友的地方过除夕,那天我还第一次学会了包饺子。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穿着短袖、吹着冷气过春节。队员们都非常想念祖国、亲人、朋友和同事,纷纷通过短信、视频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不过我们也不孤单,除了队员之间、国内的祝福问候外,大使和很多中资企业、华人华侨也看望问候了我们医疗队,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国内一样,我们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可以一起看,过年的节日氛围感一下子就很熟悉了。
2022年2月3日
▲为新冠患者做手术
大年初三,第一次直接接触新冠确诊患者。
由于病情紧急,患者没有等到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就直接行了急诊手术。术后第二天被告知该患者确诊新冠,当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
得益于队内比东帝汶官方还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后来尽管我们多次遇到术后才出新冠确诊结果的急诊病人,也多次为确诊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其他医疗队及当地医务人员时有被感染新冠的情况下,我们医疗队一直保持零感染的纪录。
在技术上的“第一次”
到东帝汶国立医院正式工作以来,我开始陆续开展东帝汶在泌尿外科技术上的“第一次”。
东帝汶首例膀胱镜下诊疗(自带设备材料,开展镜检、取活检、取双J管、输尿管插管引流),结束了患者需要去国外做膀胱镜取双J管的历史;开展了首例膀胱穿刺造瘘(自带设备),结束该国必须开放手术造瘘的历史;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自带材料),结束了高危患者也必须开放手术造瘘的历史;开展首例前列腺癌根治术、首例小切口小儿疝手术、首例尿道成形术、首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首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马上要进行手术的小朋友
以上的这些手术在国内也是常规开展的,当然,在这里也有一些是我从医近20年里的“第一次”,其中前列腺摘除术的印象尤为深刻。
在东帝汶,前列腺增生发病率极高,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也很高,但是在这里只能进行国内早已淘汰的开放手术,因此,我的手术经验值为“0”。所以,我不得不通过反复学习手术视频、请教国内老师,尽量充分准备。尽管这样,第一次做前列腺摘除术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在打鼓,反复确认每个手术步骤,术后也守在病人旁边,确认没问题才敢离开。
在这里,我许多的“第一次”在治疗方案上与其他医生发生过争执。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为例,庆幸的是,此技术在当地广泛开展了,我觉得这是值得我自豪的。
那是一个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双侧输尿管梗阻,2周完全无尿,导致双肾积水、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贫血、感染、心衰。由于内科没有透析的条件,主管医生认为该患者没有治疗价值,而且因风险过大拒绝手术(当地只能开放手术),于是建议病人家属放弃治疗。
▲首例经皮肾造瘘引流
而我们医疗队认为在内科无法透析的情况下,是可以考虑通过微创手术,也就是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来改善肾功能,为患者争取到进一步治疗机会的。但是,除中国医疗队以外的其他医生都坚决认为任何手术治疗都是不可接受的。
经过反复沟通讨论,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最终,该患者转由中国医生处理。基于国内的经验,也没有任何悬念,该患者做的微小通道双侧经皮肾穿刺造瘘术顺利完成,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让原本“被放弃”的生命重新有机会活下来,也让当初的“反对者”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在该病例上的成功运用,这也为我们铺开该技术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在胸腔积液、肝脓肿、腹壁脓肿、腰大肌脓肿等疾病的治疗上也开展此技术,非必要不做开放,逐渐减少开放手术的比例。现在,经皮肾穿刺造瘘等微创治疗成了中国医生的杀手锏,微创治疗的观念也逐渐被当地医生接受。
2022年6月3日-6月4日
▲高访团保障队
在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对东帝汶访问期间,我有幸受派参加高访团的随团医疗和车辆交通保障任务,并圆满完成任务。第一次作为国家外交工作人员,第一次亲身感受王毅部长的魅力,王国委的现场讲话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所有人都被其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他也对医疗队19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期望,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对未来干好医疗援外工作充满了信心。
2022年8月3日
▲没电山村义诊后车灯照明合影
我第一次受邀为东帝汶现任总统奥尔塔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在东帝汶援外期间,医疗队一直以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东帝汶人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了患者、医院的认可和称赞,也逐渐有本院医务人员家属、当地政府官员等主动咨询、求医。
本着为所有病患服务,扩大中国医疗队影响力,尽到“白衣外交官”职责的援外宗旨,医疗队已先后多次为包括总统助理在内的多名当地政府官员提供医疗服务。此次为中国医疗队首次收到东帝汶现任总统健康服务的邀请,这是中国医疗队越来越得到认可的最直观体现。
▲新冠疫苗注射现场服务
此外,在东帝汶,我还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听到患者说obrigado(谢谢)时的感动,第一次受邀参观大使馆时站在国旗下的激动,第一次为东帝汶华人华侨提供新冠疫苗注射现场服务时的自豪,第一次全程用英语为当地学员完成学术讲座时的自信,第一次在没有电的村庄用手机照明坚持为所有村民完成义诊时的成就,第一次参加世卫组织年会的兴奋,第一次在疫情期间为中资机构员工提供在线健康科普时的被需要……所有这些第一次和后续的第N次,都成为了我继续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援外精神的动力。
▲床旁超声检查
在东帝汶工作,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备极差,但也却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我们在这里付出心血和努力,也付出情感和年华,只愿为祖国的医疗援外事业添砖加瓦,只求归去时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END
人物介绍
编发:宣传科大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