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容易致癌的做菜习惯,很多家庭都有!
在家吃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温馨且幸福的事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却存在着致癌的隐患。
今天,咱们就总结了6条在家做饭最常遇到的「错误操作」,每一次做饭,它们都在悄无声息地伤害着我们家人的身体。
01
#油冒烟时才下锅
老一辈常说要「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
其实相比老一辈用的粗榨油,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了精炼,去除了大量容易“冒烟”的杂质,烟点比较高。
所以油锅冒烟时,油温很可能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把菜下锅,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除了易将食材烧焦,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之外,产生的油烟还会危害我们的肺部健康,甚至可能会引起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
建
议
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
02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不刷锅就直接炒下一道菜,这样做也是错误的!
因为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再接着炒菜的时候,你会发现食物残渣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建
议
每做完一道菜,都应把锅清洗干净,再炒下一道菜。
03
#炒菜不开油烟机或炒完立马关掉
烹调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油烟,其中含有许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吸入对身体危害很大。而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会加重病情,诱发哮喘、炎症等。
另外,在长期接触厨房高温油烟的中老年女性中,患肺癌的风险增加约了2~3倍,危害不亚于吸烟。
还有些人炒菜一结束,习惯马上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会有一些废气残留在厨房中。
建
议
在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工作3—5分钟,这样可以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同时关门开窗,让厨房油烟向外扩散,减少危害。
04
#爱用土榨油、毛油
有些长辈喜欢使用未经精炼的“毛油”、“土榨油”,觉得这样的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
其实,这些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烟点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烟,更容易产生致癌物。
而且,一些“土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严重。要知道,黄曲霉毒素也是著名的1类致癌物。
05
#反复用油
炸东西时,用油量比较大。浪费似乎不太好,很多人就会把煎炸过的油重新收集起来,存着下次炒菜时接着用。
勤俭节约是美德。只是,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的有害物质。
这些油脂如果持续受热,还会继续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1类致癌物。
另外,使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更容易变质。
06
#做饭放盐过多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每天为10.5克。这大大超过了6克的每日限定量,也就是说,中国人平均吃了限定量的两倍。
做饭放盐过多,除了会高血压的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食盐的致癌的原因之一是高渗透压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
建
议
①多使用天然的调味料,如花椒、八角等,减少对食盐的过度依赖;
②选择控盐勺,控制用盐量。
3招教你减低患癌可能
除了要避免以上六种做菜陋习,我们还能使用这三招减低患癌的可能。
01
#炒菜时加点淀粉或食醋
炒菜时尽量做到激活快炒,烹调时可以加入少量淀粉,以有效保护维生素C;
或者加些食醋,醋也可避免蔬菜中维生素C丢失,而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
02
#厨房抹布勤消毒
厨房抹布是最脏的。据《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抹布用的越久,细菌就越多,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后,细菌数量高达22亿。
厨房抹布要分开用,而且每次用后要洗净晒干;每两天用沸水煮20-30分钟消毒或者用专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也可用微波炉高档加热1分钟消毒。
03
#厨房用具经常换
有裂痕的陶瓷餐具要更换。因为瓷器的彩釉中含有铅,当出现裂痕时,铅就可能溢出,混入到食物中。
塑料制品一年一换。塑料制品一旦超期使用,极有可能变脆、老化,有害的小分子容易析出,成为诱发癌症的危险原因。
筷子3~6个月定期更换。木筷、竹筷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可能会引发痢疾、肠胃炎等疾病。
另外,金属制品,涂层有损就要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