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精准康复创奇迹
脑干位置深、体积小,又是调控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的中枢,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生命中枢”。一旦发生出血,即使是微少出血,都会引起严重后果。但这可怕的疾病,却突然找上了耳顺之年的王先生。
3个月前,王先生因“脑干出血、重度昏迷”就诊于榆林市第二医院,经重症医学科精心抢救、治疗后,意识逐渐恢复。但因脑出血部位极其特殊,导致四肢瘫痪,大小便无法自理,无法理解他人言语,甚至连简单的吞咽动作都无法完成。转入康复医学科做进一步康复治疗。
转入康复科伊始,康复团队就针对王先生的病情进行了细致的康复评定,制定了详尽的长短期康复目标。短期目标为:即2周内提升坐立平衡功能,达到独立坐位,辅助下站立;早期拔除胃管达到自主进食;拔除尿管能自主管控排尿。长期康复目标:2月回归家庭,生活可简单自理。
刚到康复科时候,王先生护理的各类评分均评定为高危级别:压疮高危,误吸高危,管路滑脱高危、跌倒坠床高危……面对这样一份康复计划,王先生的家人心中充满了疑惑,“这么严重的后遗症,真的能在这么短时间恢复吗?”
怀着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王先生就这样踏上了康复路。
为了最大程度保持患者肢体的良好功能,让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护士们不厌其烦地向家属讲解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照护注意要点,并指导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正确摆放;为了给患者后期下地活动打好基础,护士们耐心地指导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的转换,从坐位到站立位的转换,床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在专业护理之余,大家还给予了王先生充分的心理支持,找话题陪他聊聊天,锻炼语言能力;开开玩笑,鼓励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简单自理,重新回归家庭,是王先生的康复目标,也是康复医学科不懈的追求。在康复训练接近2个月时,王先生已从入院之初的瘫痪在床,逐渐恢复四肢肌力,能独立端坐,辅助站立;从依靠胃管进食,到逐渐恢复吞咽动作,再到能够独立进食;从大小便失禁,到逐渐恢复膀胱功能,再到能自己控制小便;从失语、无法理解语言,到能够与他人简单沟通、交流……各项生理机能的恢复,真切地让希望的种子在他和家人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如今,榆林二院康复医学团队在北京康复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下,紧紧围绕重症康复、早期康复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注重人文关怀,让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提升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
康复医学科主要护理服务项目包括:重症康复和早期康复护理(如气管切开、尿管、鼻饲管、营养、体位、良肢位、精神、睡眠等)以及康复患者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护理(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足下垂内翻、疼痛、痉挛等)。
为落实医院关于开展“阳光护理服务”活动,康复医学科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延续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服务,推出具有学科特色的阳光护理系列之“出院护理指南卡”、“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指导卡”、“生日卡”、爱心扶贫活动、康复锻炼距离标识、跌倒坠床语音播报等多项服务内容,增强医护患之间联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延续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服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