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肇庆市一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抓住三伏天“尾巴”,固阳驱寒治冬病
本期专家指导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直到8月24日结束,长达40天。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机。
想了解怎样抓住三伏天的“尾巴”
来进行养生保健?
来听听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副主任欧国飞
怎么说。
如今,不少人喜欢生冷食物、冰冻饮料、熬夜,长期处于空调房环境中,上述习惯会不断损耗体内阳气,导致寒邪内生,肺脾肾亏虚,体质偏虚寒,容易患上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如
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胃寒、胃痛、慢性腹泻、颈肩腰腿痛、痛经、反复感冒
等。这类疾病在阴寒较盛的冬季特别容易发病,而在夏天缓解,中医称之为“冬病”。
中医科副主任欧国飞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骨关节炎等老年人常见病也属于中医冬病的范畴。”
中医保健养生讲究天人相应,顺势而为。在三伏天阳气旺盛的时候,通过
天灸、艾灸、泡脚
等方式来温补阳气、驱散寒邪、疏通经络,增强人体体质,从而对上述的冬病起到治疗及预防作用。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的有效疗法之一。”
欧国飞提醒,
三伏贴分初伏、中伏、末伏和加强伏,
一般有5次。
“完成全程的三伏贴效果最好,如果时间不够起码要进行3次。今年还剩下末伏和加强伏,之前已进行三伏贴的市民,应抓紧时机完成剩余的三伏贴。”
除了三伏贴,
艾灸
艾灸
也是冬病夏治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可在家自行操作。
“现在商家推出了各类型的艾灸箱、艾灸盒,市民可购买回家,按照说明书操作,熏灼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等保健穴位,也可以到正规医院中医科进行艾灸治疗,或咨询了解艾灸的保健养身知识。”
泡脚
也是简易的养生方法。以艾叶、生姜或其它中药材浸泡沐足,每晚约20分钟,可以驱寒祛湿,缓解身体疲劳。除了采取上述养生保健方法之外,在饮食、作息上要注意固护阳气,适当运动,不要贪吃生冷食物和饮冷饮,不要熬夜。
中医科专家介绍和出诊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的临床经验。此外对亚健康状态的保健调理及中医体质养生有一定的研究。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一级科室,下设门诊中医科及中医科病区,含中医脾胃病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肺病科、中医痔疮科、中医儿科、男科等特色专病专科。医师队伍构成以中级以上医师为主,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研究生学历6人。
中医科秉承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特色理念,依托医院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设备和技术,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针药并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开展体质辨识及健康调养指导、针灸、温针、耳针、耳穴压豆、拔罐、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特色诊疗方法。诊疗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各科疾病的中医诊治;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痞满、郁病、汗证、心悸、便秘、久泻、呃逆、胁痛、鼓胀、水肿、痹症、萎证、震颤、肥胖、耳聋、耳鸣、头痛、失眠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坚持个体化辨证施治,辨证用药配合中医外治、体质调养、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手段,“治养并重、养治结合”,治疗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胆胀等肝胆疾病(各种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纤维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汁酸血症等)。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医科、西江日报潘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