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重2克!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患者植入“胶囊”双腔起搏器解决心脏大问题
8月8日,一场紧张的心脏手术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手术中,心血管内科医生将一个仅重2克、只有胶囊大小的双腔无导线起搏器(MicraAV起搏器)植入到一位患者体内。45分钟后,医生们就完成了广西首例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刚做完手术,头晕、胸闷等症状都没有了,现在觉得特别舒服。”24岁的患者韦女士(化名)术后轻松地说。
不久前,韦女士因反复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来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吉庆伟的指导下,胡昌兴博士为韦女士进行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韦女士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植入起搏器来辅助心跳。
手术当天,胡昌兴和科室另外一名医生陆政德博士密切配合,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到患者右心室腔内。术后,经测试,韦女士各项心脏起搏参数均符合预期效果,身体状况良好。
▲图为患者体内植入的双腔无导线起搏器
“此次手术标志着科室在心脏起搏技术领域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吉庆伟表示,与传统的起搏器相比,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更具优势,它不仅体积小,而且可以智能感知心房电信号,模拟正常心脏跳动,实现了生理性的心房心室同步起搏,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科室将运用好这项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心脏健康的“隐形卫士”
双腔无导线起搏器
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是全球首个具有心房感知功能、可实现房室顺序起搏的无导线起搏器,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患者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最长使用年限13年,兼容1.5T和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是心脏健康的“隐形卫士”。
双腔无导线起搏器保留了无导线单腔起搏器(MicraVR)的所有优点——无切口、无疤痕、无导线、无囊袋,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双腔无导线起搏器还进一步升级,通过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配合软件调校,实现生理性的心房心室同步起搏,改善心功能,让患者的心脏跳动更趋近于正常状态。
从7.2公斤到2克
看心脏起搏器的发展
●初代体外起搏器
曾几何时,人类对心脏停博、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猝死和晕厥束手无策,严重病窦综合征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被确诊以后,1年内死亡率可以达到50%。起搏器的出现给了这些患者第二次生命。
然而,初代起搏器重达7.2公斤,从体外起搏器引出一根导线,通到心脏的表面,或穿过一条静脉通到右心室,机器笨重且影响生活质量,患者虽然保住了生命,却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搏器不断朝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逐渐从体外运转发展到体内携带。
然而传统起搏器仍需要在胸前切开4-6cm的皮肤,将火柴盒大小的起搏器埋入皮下,手术的伤疤和因起搏器隆起的皮肤势必影响患者的外观,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甚至一些起搏器置入患者因卫生护理不当,造成起搏器囊袋感染,皮肤破溃,严重者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危及生命。
为解决传统起搏器带来的诸多问题,“胶囊”起搏器、全球体积最小的心脏起搏器——Micra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于2019年11月在国内上市,相较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它的大小缩减了93%。
●无导线起搏器
与传统起搏器不同,无导线起搏器将导线和脉冲发射器合二为一,缩小成像胶囊一样大小,避免了囊袋感染、导线损伤和断裂的并发症,并且电池预估寿命达12年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无导线起搏器能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不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
↓↓往期精彩↓↓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检查指导节假日疫情防控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检查指导节假日疫情防控工作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院区调研并看望慰问医护人员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院区调研并看望慰问医护人员
新年新气象|自治区人民医院迈进新征程
文/图:陆政德
校对:韩倩龙博
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