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症康复宝典 | 晕车、晕船、晕机......都能治疗!
很想出游,但总被晕车、晕船、晕机“劝退”?你可能不知道,这也是病,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康复缓解和改善!
今天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物理治疗科的治疗师们,为大家讲解关于晕动症的那些事。
★
什么是晕动症
临床上,人们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等眩晕现象都称之为晕动症。即因不能适应加速度、视觉和(或)本体觉的刺激而发生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疾病。
按照诱发环境的不同,晕动病可分为空晕病、晕车病、晕船病、航天病、晕地球病、视性晕动病和声音诱发的晕动病。
★
为什么会患上晕动症
晕动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目前仍未明确晕动症的发病原因,但大量的学说对其进行了阐述。
有研究表明,引发晕动症的原因,是不同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例如,人在车上阅读时,其头部和书是相对静止的(从书本相对静止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人自身应为静止状态),但实际上人体在随着车运动(从前庭系统的感受来判断,人自身应处在运动状态)。如此一来,两种不同步信息的冲突让大脑无法判断身体到底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于是引发晕动症。
另一种学说认为晕动症与前庭系统有关,前庭系统是脊椎动物特有的感觉器官。当头部移动时,管内的淋巴液随之晃动,并拨动耳道内壁上的纤维,纤维的受力大小和受力反方向分别代表头部移动的速度和方向。前庭系统把纤维检测到的运动信息主要传递至两个区域:负责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小脑以及与身体其他部分括触发恶心和呕吐反应的区域)相关的脑干。
★
有哪些症状
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晕、胃部不适、唾液多和不愿活动;继而出现恶心、倦怠思睡、冷汗、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手指颤动等症状;最后可出现呕吐、眩晕。
呕吐前常有血压降低、脉搏减缓等表现,呕吐后症状暂缓,不久后再呕吐,直至脱水,重者可出现严重精神症状。
一般离开刺激环境后,症状逐渐消失,但也有的症状持续数日。
★
晕动症怎么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中枢神经起抑制作用,但是药物治疗中,药物的服用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及其他副作用。
●前庭康复。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是预防空晕病的有效方法,它可提高前庭系统稳定性,降低敏感性。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凝视稳定性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静态和动态)、替代性训练、功能性活动等,根据“自上而下、由眼-躯体”的原则进行训练。通过促进前庭代偿,机体重新建立新的良好平衡状态,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前庭康复训练
●凝视稳定性训练:晕动症患者将双手扶在凳子的把手上,跟着节拍器睁(闭)着眼将自己的身体重心从左至右转移;睁(闭)眼从前至后训练项目。
●静态姿势稳定性训练:每天训练2组,约耗时10到20分钟。内容主要包括:睁眼双脚站立、闭眼双脚站立、睁眼单足站立、闭眼单足站立等。
●动态姿势稳定性训练:每天2组,约耗时30-60分钟,训练时间持续12周。
训练项目具体方法为:
(1)坐位左右侧屈:患者坐在椅子上,跟着节拍器迅速触摸椅子左右悬挂的物体。该动作的练习,可以增强机体的前庭耳石器对横轴方向加速度的适应程度。
(2)双腿连续纵跳:患者双脚左右打开自然站立,保持与肩同宽,双臂前后摆动,在摆动的同时调节身体的重心及呼吸的节奏;起跳的时候,双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双臂微微弯曲,由后向前上方摆动,身体向上方腾空并充分舒展;落地的时候,前脚掌着地、顺势屈腿,提前做好缓冲和身体平稳的动作。
该动作的练习,可以增强机体的前庭耳石器垂直轴方向加速度的适应程度。
(3)仰卧左右侧滚:患者平躺在垫子上,双手抱胸,先向左滚15次,休息30秒;再向右滚15次。
该动作的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半规管系统对角加速度的适应程度。
●徒手体操康复
徒手操-1:头部一次做四种运动,即左右转头45°、前后俯仰45°、左右摆头45°、左右转身45°,每个方法做5-10次,每天2次。
徒手操-2:顺时针旋转360°后下蹲并站起,再逆时针旋转360°后下蹲并站起连续做5-10次,再闭双眼做5~10次,每天2次。
徒手操-3:弯腰90°,左手绕过右肘窝拽住右耳垂,右手伸直与地面垂直,然后顺时针旋转360°和逆时针旋转360°。
同样方式右手拽住左耳重,左手伸直与地面垂直,然后顺时针旋转360°和逆时针旋转360°。
上述徒手体操可重复进行,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决定重复的次数,但应循序渐进,以不出现恶心为依据,逐渐增加强度。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机体的凝视稳定性,增强了大脑前庭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人体的静态以及动态姿势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改善晕动症症状。
如您不知道如何系统地进行锻炼,可联系广西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科室将全方位为您打造专属治疗方案~
广西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
康复塑人厚德精诚
行胜于言PT为民
广西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PT科)整合成立于2017年9月8日(世界物理治疗日),是集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
科室赓续70余载江滨物理治疗血脉,秉承“优质康复,孜孜以求”的理念,淬炼了一支国内知名的物理治疗团队。现有专业人才81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0人、研究生10人。设置肌骨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水疗中心,神经康复一组、神经康复二组、骨与关节、脊柱脊髓、颅脑损伤与老年康复、颈肩腰腿痛、运动康复、加速康复外科、女性健康、物理因子等10个亚专业组和康复实验室、假肢矫形康复室,在国内率先开设物理治疗科门诊。科室业务面积3072㎡,拥有尖端智能康复机器人、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虚拟现实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等价值2512万元的先进康复设备和器械,汇聚动态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筋膜手法、美国脊骨神经医学治疗技术、新Bobath概念技术、德国MTT医学运动康复技术、日本标准手法、美国OGI手法、NJF技术、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水治疗技术等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首创国内特色的正脊扩孔减张法。构建了“评估+治疗+训练”的系统康复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康复评估、物理治疗等诊疗服务,年治疗量20余万人次。
科室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30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28人担任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职务,10人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等国家级和省级学会荣誉。多次举办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内的高水平学术会议。长期承担区内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实习、进修带教工作,培养物理治疗优秀专业人才上千人。
咨询电话:
0771-2080165
0771-2114480
0771-2080275(门诊)
▐来源:陈月静邝一山覃香妹秦宗娟张月姚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王翔
▐审核:陈春栩
END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