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儿童暑期意外伤害高发,主要为急性创伤和烧烫伤!市一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提醒:应从源头预防
进入暑假后,
儿童意外伤害高发。
近日,
前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就诊的小孩主要是学龄前儿童,
以急性创伤和烧烫伤居多。
急诊外科副主任黄志聪:
“要从源头预防,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儿童发生的急性创伤,主要发生在室外。”
暑假后,儿童外出游玩的机会增多,但部分家长监管和教育不到位,容易造成事故发生,导致儿童受伤。如乘坐电动自行车,小孩天性好动,坐到上面后不安分守己,或提前下车或在车上左右摇摆,父母不多加留意,就容易造成跌倒受伤。又如在公园玩耍的时候,趁着大人不注意,攀爬围栏、雕塑、假山等,不小心掉下造成伤害。
“在烧、烫伤方面,也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
黄志聪表示,这些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家里,大人在开煤气煲开水、煮茶、煲汤等,由于小孩子具有好奇心和缺少安全意识,有意或无意触碰,都容易造成烧烫伤事故。此外,家里只有老人照顾小孩的,有时为小孩洗澡用过热的水造成。老人的皮肤感知较为迟钝,而小孩的皮肤很幼嫩。
黄志聪:“这些病例送过来的时候,一般是在傍晚之后,属于做饭和洗澡的阶段。”
黄志聪:
在接诊烫伤病例时发现,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常识,在事故发生后和送医院前这段时间,没有妥善处理,导致小孩的病情加重。他特别提醒,
烫伤之后要按“五字诀”处理,即冲、脱、泡、盖、送
。
医生认为,
迅速冲水降温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可避免创面遭受热量的持续作用而不断加深加重。切忌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无确切治疗效果的物质,如酱油、醋、香油、牙膏、蜂蜜等,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或导致创面感染。
医生
提醒
“要加强对家庭物品的管理,加强对小孩的监护,为小孩子灌输安全教育,不断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去预防。”
健康小知识普及
健康小知识普及
冲:
脱离热源后,立即用
自来水冲洗15—20分钟
。不要用冰块降温,温度过低可能导致二次伤害。对于不宜冲洗的部位可使用常温水冷敷降温。
脱:
降温后
轻柔地去除烫伤部位的衣物
,如果难以去除,可用剪刀剪开。如果衣物和皮肤粘连在一起,切不可强行拉扯,可待就医后进一步处理。
泡:
去除热源后,如果皮肤没有破,受伤部位仍有疼痛,可继续用
冷水浸泡30分钟
。
盖:
完成前述操作后,可用
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伤口
,避免污染。
送:
尽快
送往医院
进一步治疗。
来源|急诊科黄志聪、西江日报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