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科普 | 中医如何防治中暑?听听专家怎么说
四道专题科普-高温篇
中医如何防治中暑?
持续飙升的气温,让成都人民都在经受高温“烤”验,各大网友纷纷调侃今年的气温热过了吐鲁番,气温图都热成了“五花肉”!
虽然降雨不时送清凉,但闷热炙烤依旧如常,因此大家还是需要重视“防中暑”这件事情。
01
正确认识中暑
中暑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会出现人体大量出汗(水份、电解质丢失)、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通常我们按中暑的轻重程度和症状,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轻微的头痛、头晕、眼花、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发生体温升高往往在38℃以上,伴面色潮红、胸闷,或有大量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
除了以上症状外,会出现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同时体温升高可达到40℃以上。
02
中医如何治中暑?
中医对于中暑的治疗具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轻、中度中暑,中医称为暑湿伤表感冒,以身热、汗出、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脘痞等为主要症状。
中药治疗
●可用清暑祛湿解表法,药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朴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鲜荷叶20克、鲜芦根15克加减煎水服。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山栀,湿热盛者可加豆卷、藿香;
●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也有一定作用;
●重度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耳穴埋豆治疗
取穴皮质下、心、肾上腺、枕、耳尖等穴位。用王不留行子贴于穴位,用食、拇指指腹分置耳郭正、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的丸,并作左右或圆形移动,至出现胀、痛、热、酸等感觉,一旦找到胀痛最敏感点,则持续对压半分钟左右。
艾灸法
【取穴】:百会、关元、足三里、素髎、内关、神阙。
【操作】:用大艾炷隔盐或隔姜灸关元、神阙数十壮,用补法针余穴。
刮痧疗法
可用刮痧板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刮痧时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03
如何预防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
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准备充足的水。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饮食
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及新鲜的水果,如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乳制品是很好的推荐,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都得到放松。
科室简介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肺病科(呼吸、睡眠中心)是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研究所重点学科。科室中医底蕴深厚、名家云集,传承以唐廷汉为代表的唐氏中医和以谭榕柏、谭光彦为代表的谭氏中医两大流派精髓。余德海作为主要学术继承人及学科带头人,带领科室中青年骨干专家传承发展、继往开来,全力发挥、发展中医药在呼吸、睡眠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设有:
咳嗽专科门诊: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顽固性咳嗽、慢性咳嗽。名老中医验方“咳喘方”临床疗效显著。
睡眠专科门诊:擅长于顽固性失眠、多梦及鼾症的专科诊治,“三位一体中医三氧疗法”及名中医验方“薏神合剂”疗效显著,临床中已成功让很多患者摆脱睡眠障碍,深受患者好评。
胸腔积液专科门诊:擅长于难治性、反复发作的良恶性胸腔积液(俗称胸水)的中西医专科诊治。老中医经验方“消水方”,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联系电话:028-68890165
科室主任:余德海13540431977
护士长:谭君花13880718379
门诊地址:门诊大厅一楼内科十六诊室(挂号室旁)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请点赞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导:余德海(肺病科)谭君花(肺病科病区)
供稿:蔡玲琼(肺病科病区)
美编:周诗宇
远志博学厚德精业
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救电话:028-68890120
医院官网:www.sc2zyy.com
医院官方微博名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预约挂号: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服务号”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
2.天府医健通、天府市民云、华医通App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