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不自主的抽动、磨牙、夜惊...是病?
为人父母,宝宝的任何事情都牵动我们的心。
特别是当宝宝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莫名的哭闹、甚至一些不自主的抽动时,这让很多宝妈宝爸完全摸不到头脑...
今天我们聊一聊宝宝睡眠中那些让人抓狂的“怪事”。
睡眠中常见的简单动作
1.睡眠肌阵挛
婴幼儿多见,表现为睡眠中下肢或上肢不自主抽动。若动作不频繁或不干扰睡眠,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睡眠相关性磨牙
可能与精神紧张、遗传因素、口腔疾病、胃食管反流、睡前进食过饱等因素有关,不过是否与寄生虫感染相关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偶尔出现的磨牙无需治疗。若磨牙严重而频繁,可应用牙垫等物品来减轻牙齿磨损,并至专科医院进一步寻找病因。
3.睡眠相关腿部痛性痉挛
16-18岁青少年也可见,常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不自主小腿肌肉收缩,用力伸展时受累肌肉症状可缓解。多为良性、自限性过程,发作频率不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3.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
婴幼儿多见,表现为开始睡眠时或睡眠过程中撞头、摇头或身体摆动,少数可表现为用手节律性捶打头部。
若发作不频繁或症状不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需密切监护避免外伤。若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可由医生评估是否家用小剂量氯硝西泮治疗。
睡眠中常见的复杂动作
1.意识模糊性觉醒
3~13岁儿童多见,常于入睡后2~3小时出现,也可发生于夜间或早晨试图从睡眠中觉醒时。表现为醒后反应迟钝,对于别人的问话很难理解,常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协调性差,伴不同程度的遗忘,安抚无效。常持续5~15分钟。事后对此无记忆。
2.夜惊
4-12岁儿童多见,入睡后不久出现,常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起,尖叫、哭泣,有严重的恐惧感,伴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呼吸心率增快等,对父母的安抚和呼叫无回应,事后多对此无记忆。
3.睡行
4~8岁儿童多见,多出现在入睡后1-2小时,可表现为睡眠坐起,出现一些无目的的动作或下地行走,包括搬东西、进食或走出室外,不与旁人交流但可自言自语,事后多对此无记忆。
4.梦魇
4~6岁儿童多见,多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尖叫、并伴恐惧感。从梦魇中醒来可立即恢复,事后可回忆。
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以上这些情况可出现在正常儿童当中,但有这些症状的宝宝日间活动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宝宝平时应需保持规律作息;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适当户外活动;
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睡前1-2小时内避免过度进食;
加强监护如夜晚关好门窗、清除卧室障碍物等,以免意外发生。
另外,对于非频发(每月1~2次)的觉醒混淆、夜惊、睡行一般无需治疗,多为良性过程,常于1~2年内自行缓解。
若发作频繁,或已造成困扰,建议到医院进行评估,由医生和监护人共同决定是否应用药物。
重
点
来
了
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带宝宝前往儿童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1、宝宝本身有基础疾病或存在发育问题,上述情况可能不仅仅提示睡眠障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核磁或发育评估等,必要时需完善遗传或代谢相关检查。
2、宝宝肢体抖动不仅出现在睡眠中,清醒状态也可见,需警惕癫痫性肌阵挛或痉挛发作。
3、宝宝睡眠中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情绪异常,突发突止,需警惕某些特殊特类型的癫痫如额叶或颞叶癫痫等。
撰稿:儿童神经内科毛丹丹
参考文献:
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75-780
黄颐翻译,儿童期睡行及其他异态睡眠.UpToDate.
医生介绍
毛丹丹
儿童神经内科主治医生
擅长领域: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癫痫、多动症、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