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如何认识“儿童腺样体肥大”?来听听这些干货
近两年,“腺样体肥大”、“腺样体面容”等词条频繁出现在宝爸宝妈的育儿词典中,有研究报道显示,腺样体肥大(adenoidalhypertrophy,AH)在国外儿童的发病率为34%~70%,其中6~7岁的发病率高达9.9%~29.9%[1]。
目前,国内关于腺样体肥大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但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很多家长可能不了解腺样体到底是什么来路
今天小熊中医师带您知晓
腺样体的“前世今生”
1.
腺样体是何物?
腺样体也称为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鼻腔与口咽之间),呈橘瓣样,可以说它是位于鼻腔、口腔及咽喉通道的交通枢纽上。
2.
腺样体有什么作用?
腺样体与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共同组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环是人体防御病毒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含有广泛的淋巴组织,与咽鼓管联系紧密。
3.
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
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2-6岁时腺样体增生最显著,形成腺样体生理性肥大,10-12岁时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长期反反复复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腺样体病理性肥大,常引起儿童耳鼻咽喉及呼吸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4.
腺样体肥大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鼻、咽、耳、面、下呼吸道等局部症状以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可谓是牵一“腺”而动全身。
鼻:
“阻塞”——鼻塞、入睡打鼾、张口呼吸(也是腺样体肥大最常见的三大症状)。
咽:
“分泌物”导致咽部不适——清嗓、吸鼻、呛咳。
耳:
“堵塞”——因堵塞咽鼓管而导致的分泌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
腺样体面容——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长期口呼吸导致的腺样体面容,主要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
睡眠:
多梦、易惊、磨牙、遗尿。
精神行为:
因眠差而起性情暴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
生长发育:
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导致胸廓畸形。儿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厌食、呕吐、营养不良,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5.
睡觉打呼噜是否都是腺样体造成的?
打鼾也称为鼾症,学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也是医生最担心的腺样体肥大的并发症,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咽腔通道变窄或堵塞,等到气流再次通过咽腔时就会形成鼾声。
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患儿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反复间歇缺氧及睡眠片段化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影响患儿的神经认知功能,导致日间困倦、注意缺陷等症状。
儿童OSAHS并不只见于腺样体肥大,常发生于以下4个原因:
6.
如何诊断病理性腺样体肥大?
对于配合度高的小儿患者,鼻内窥镜检查优势在于能直观判断腺样体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同时也是诊断AH的金标准。
对于难以耐受的患儿,结合鼻咽部X线侧位结果,通过主观、线性值、比率及面积四种不同测量计算方法有与鼻镜同样的准确性。
目前临床常用腺样体与鼻咽比值(adenoid-naso-pharynxratio,A/N值)判断腺样体阻塞程度。
鼻咽镜检查
(III度以上伴临床症状为腺样体肥大)
●I度:腺样体增生,阻塞占鼻后孔25%以下;
●II度:增生的腺样体占鼻后孔26%~50%;
●III度:增生的腺样体占鼻后孔51%~75%;
●IV度:增生的腺样体占鼻后孔76%~100%。
鼻咽部X线侧位片
A:腺样体最突出点至颅底骨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
N: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部的宽度。
●A/N≤0.60属正常范围;
●A/N在0.61~0.70之间为中度肥大;
●A/N≥0.71为病理性肥大;
●A/N≥0.8为显著肥大。
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7.
中医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在祖国医学里虽然没有与腺样体肥大相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为打鼾、鼻塞、腺体肿大等特点,以“鼾眠”、“鼻窒”、“窠囊”、“痰核”等命名。
“鼾眠”之名,起于《诸病源候论》“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是以打鼾的主要症状命名。
而患儿打鼾不甚明显而以鼻塞为主症时,多以“鼻窒”命名,其起源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咳嚏、鼽衄、鼻窒、口疮、寒热腑肿”,《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解道:“鼻窒:窒,塞也……鼻中胀则窒塞也”。
“窠囊”起于朱丹溪《局方发挥》,认为其“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现被广泛用于增生、息肉等的命名。
“痰核”一词源于《丹溪心法·痰十三》:“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也符合腺样体肥大腺体增生肿胀难以消除的特点。
腺样体肥大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由内外合邪而致病。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正气亏虚是腺样体肥大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素问·评热病论篇》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多责之肺、脾、肾气亏虚,气滞、痰浊、瘀血结于颃颡为发病之标,常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而诱发本病。
下期将给大家详细介绍
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治疗
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PereiraL,MonyrorJ,AlmeidaFT,etal.Prevalenceofadenoidhypertroph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SleepMedRev,2018,38:101-112.
作者简介
邓健
主任中医师,科主任
中医儿科教研室主任
师从刘晓玲教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学术上主张内服外治并重,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提倡重视预防保健,防重于治。擅长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咳嗽、厌食、风湿性疾病和重症疑难疾病的中医诊疗,以及易感体弱儿调理。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兼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
徐方蔚
中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吴力群教授,亦随全国名老中医王素梅教授跟诊学习,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儿科专科培训。
擅长中医药治疗哮喘、慢性咳嗽、鼻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腹泻、便秘、厌食等常见消化道疾病,遗尿、过敏性紫癜等肾脏疾病,湿疹、荨麻疹、青春期痤疮等皮肤病以及小儿体质调理。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协会青年委员。
小熊中医治鼻炎有药有针有传承
小熊中医鼻炎专家团队
邓健
主任中医师
徐方蔚
博士
杜洪煊
中医师
李宁
主治中医师
郭玉怀
博士
陈珏璇
博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