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为患者重现生机
几个月前,59岁的老张(化姓)右上腹隐隐作痛,一开始不以为然,直到第四天越来越痛,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老张终于来到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医生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右肝静脉、门静脉右支、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入口处、两侧髂总静脉及其分支多发瘤栓形成,乙肝肝硬化。”
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早期肝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者肝脏移植获得较好的疗效。按照中国肝癌CNLC分期标准,老张目前是Ⅲa期,属于肝癌晚期;且肿瘤接近16公分,是巨块型肝癌,无法进行手术开刀治疗,只能采取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依据最新中国肝癌诊治指南,首选TACE(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蒋晓芬副主任医师与卢立杰主治医师立即为老张安排了TACE手术,还联合了“双艾”方案(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老张的肿瘤太巨大了,且门静脉等多处又有血栓,TACE治疗受限,第一次术后复查效果不佳,术后复查甲胎蛋白(AFP)下降不明显,依旧大于54000ug/L。这无疑给老张的斗“瘤”之路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肝脏是具有双重血供的特殊器官,正常肝脏肝动脉血供约占1/4、门静脉血供约占3/4,而肝癌组织的血供几乎全部(约90%)由肝动脉提供,而门静脉供血则极少(约10%)。因此,老张的病情存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的门静脉也堵了,所以本身门静脉的血供就不好,如果再把肝动脉栓掉,就怕肝功能吃不消,所以第一次也不敢栓太彻底,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为了解决这道难题,蒋晓芬等人结合病情,通过深入而细致的讨论,认为HAIC是通过肝动脉对肿瘤持续灌注高浓度细胞毒性药物,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而不会对正常肝脏组织造成大的不良影响,对肝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小,于是第二次决定对他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灌注化疗第一个疗程之后,老张的甲胎蛋白(AFP)马上下降到1万多,这对蒋晓芬等医生们来说非常惊喜,终于松了一口气,继续联合双艾方案给老张进行治疗。后续,又根据每3周一次的方案,给做了4次HAIC之后,老张的甲胎蛋白水平已经降到正常,病灶从原来的接近16公分下降到只有7、8公分,门静脉右支、下降静脉、及右心房入口处、两侧髂总静脉及其分支多发瘤栓基本退缩。治疗效果相当的令人振奋。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相关数据表明,在中国肝癌患者中,HCC占85%~90%,绝大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仅有不超过3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肝移植或消融等根治性治疗。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蒋晓芬副主任医师介绍,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另辟了一条生存“蹊径”。此技术的原理是手术医师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一根较细的特制导管插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直接往肿瘤组织中持续注入化疗药物,从而达到治疗肿瘤、延长生命的目标。HAIC的优势是能够将高剂量的化疗药直接输送到肝动脉肿瘤供血分支,能够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而降低全身副反应,有望使初诊晚期肝癌从“不治之症”到“降期”,甚至部分“治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将不断优化肝癌诊疗策略,
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
生存获益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