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4大真相,只要做到这一点将有望彻底消灭!
黄阿姨今年芳龄79
每天日常belike:
和老姐妹唠嗑
偶尔上街shopping
回家逗弄孙子
日程繁忙
活出自我,活出自在
生活别提多安逸
但半年前
黄阿姨一反常态
不和老姐妹sayhi
也不愿出去逛gai
原来,已经绝经20多年的黄阿姨竟然出现阴道流血的情况!不仅血量多,还呈鲜红色,症状持续半年都没缓解。这下黄阿姨是坐不住了,老人家只想赶紧去医院瞧瞧自己这是出了什么毛病。
6月份时,黄阿姨的检查结果显示阴道后壁有乳头状肿物。随后经过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进一步活检,考虑是湿疣样鳞状细胞癌。原来,黄阿姨这半年来的症状是宫颈癌造成的!所幸黄阿姨及时就医,目前已完成手术治疗。
都2022年了,你还不了解宫颈癌吗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杀手,但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唯一具有“两个唯一”特点的癌症即:
唯一病因明确
唯一可能有机会消灭的妇科癌症
也就是说只要早诊早治,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及治愈。
宫颈癌是唯一一个具有明确病因的妇科恶性肿瘤。99%的宫颈癌都和高危型HPV感染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宫颈癌?
1.高危型HPV感染者。
2.具有HIV感染史或者性传播疾病史。
3.过早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者。
4.吸烟者。
5.免疫力低下者。
6.既往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接受过治疗者。
HPV病毒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少数可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播。
高危型HPV:可以导致女性宫颈癌、阴道癌和会阴癌。
低危型HPV:不致癌,但会导致赘生物,也就是俗称的「菜花」。
感染低危型HPV不会发展成宫颈癌。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感染HPV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据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妇科主任文仲勇介绍,目前没有专门杀死HPV的药物。通常是辅助用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达到自身清除病毒的目的。
约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之中某个时候会接触到HPV,我国一般人群HPV感染率约为15%。尽管HPV感染非常普遍,但约90%的感染者会在HPV感染后两年内自动清除。
只有不到10%的人会发生HPV持续性感染,经过10~20年的时间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性癌。
并且从HPV持续性感染发展成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高级别病变也可能逆转到低级别病变,低级别病变不做任何治疗也可能会消退。但请注意,一定要做好临床随访工作,高级别病变一定要及时治疗(妊娠期除外)。
所以,感染了HPV病毒的女性,首先要消除紧张。只要宫颈细胞检查无异常,平时生活避免夫妻双方交叉感染,规律作息,加强运动,定期复查即可。
如何筛查宫颈癌?
25~29岁女性:每3年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
30~65岁女性可选择以下任意方案进行筛查:
①每5年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及HR-HPV检测;
②每3年单独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
③每3~5年单独进行1次HR-HPV检测;
④每2年进行1次VIA筛查。
65岁以上女性: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或每5年1次连续2次及以上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阴性,无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者,停止筛查。子宫全切术后女性(因良性病变切除)可不筛查。
如何预防宫颈癌?
积极接种HPV疫苗。
注意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检查。
若发现宫颈病变,宫颈癌患者应尽早治疗。
HPV疫苗
种类:2价/4价/9价
由于不同HPV疫苗预防的HPV型别不同,所以效果也有所区别:
4价相比2价多预防的HPV6和11型,是针对预防尖锐湿疣的低危型病毒。
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接种HPV的目的,就是预防宫颈癌。
预防宫颈癌,牢记总原则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妇科介绍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妇科是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佛山市“十四五”重点专科,南海区“十四五”高水平重点专科,南海区妇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护人员共47人,其中医生20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27人。团队中有1人获得“南海区首席名医”及“佛山名医”称号,1人获得“佛山市医学杰出青年”称号,5人获得“南海区骨干”称号。
科室病房床位50张,计划配置床位达100张,目前已成熟构建了妇科肿瘤、盆底及微无创大三治疗中心。目前配置有4K高清腹腔镜系统、爱尔博电工作平台、STORZ高清摄像系统、CO2激光治疗仪等一批高端设备。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年手术量5000台,住院部手术1000多台。
医疗新动态,持续关注不掉队!
供稿丨妇科文仲勇
部分来源丨人卫健康、丁香医生
编辑丨杨子欣
责编丨梁筠仪
声明:
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联系邮箱:nhyyxc@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4.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作商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