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科普】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炎炎夏日,警惕中暑!
炎炎夏日提防高温
今年入夏以来
中江就没下过几场像样的雨
几乎都是“烧烤”模式
出太阳热
不出太阳闷热
用鲁迅的话说:
“这大抵是入伏了,
横竖都凉快不起来,
黯黯然感受着窗外稠乎乎的风,
一缕是热风,
另一缕也是热风……”
(以上全是我编的)
而高温天气不仅仅只是热
还有生病的风险——容易中暑!
中暑会导致头痛、头晕、呕吐……
严重可致死,比如热射病!
So~
“热死人”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特别是露天、高温作业人群
更应提高警惕
炎炎夏日
如何预防中暑,安稳度夏?
中暑有什么症状?如何急救?
听我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文金
给大家划划重点~
中暑的医学定义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从事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以上作业人群及年老体弱多病者、儿童和孕妇是中暑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更应警惕中暑,加强防范。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每个等级的症状有所不同。
中暑发病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也就是会出现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最后才是重症中暑。所以,我们要了解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症状,才好积极应对,以防演化为危险的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C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最为严重的一种。热射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多发生于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得了热射病的人,开始时会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
发生中暑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需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可补充液体、淡盐水,同时采用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等。
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尤其是热射病患者,应及时拨打120,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误区一:捏人中
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功能严重失调,因此首先要降温、脱离热源。掐人中仅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不能用来急救。尤其对于昏迷患者,掐人中时可能因为疼痛刺激而引起误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
误区二:猛喝凉水
中暑后需要合理补水,但不可大量喝凉水!大量出汗伴有电解质流失,如果只是大量喝凉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氯血症,即俗称的“水中毒”。此时喝水要少量、多次,适当加些食盐,会有更好的效果。
误区三:喝藿香正气水
中暑是机体脱水、电解质丢失、散热障碍,应该根据致病机制相应处置。阴凉、冷水、风扇降温,补充电解质饮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喝藿香正气液的作用更多在于中暑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中暑后的治疗。
而喝藿香正气液的作用更多在于中暑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中暑后的治疗。
管他中暑有好凶,只要积极预防,它就赖不上我~下面几招,学起来!
准备好防暑必需品
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科学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
注意散热
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改善工作条件
如减少热源、合理布置、隔热、通风降温,设隔热休息间和调整作息时间等。
结伴行动
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环卫工、建筑工人、消防员、快递员、交警、外出作业的农民等),同事间应彼此留意健康状况;不要把婴幼儿单独留在车里;热浪来袭时,建议>65岁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
本|期|医|生
黄文金
中江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急诊内科和外科常见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治
往期回顾
想和素颜和解?试试光子嫩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