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热死人”非玩笑话!医生教你科学预防热射病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白天室外温度甚至达到40℃,全国多地多家医院收治有患热射病的病人,甚至有些患者因此死亡。热射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与平常所说的中暑有何不同?如何及时救治和预防?对此,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任燕华作了解答。
任燕华介绍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中暑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身体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但重症中暑则会危及生命,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病死率可高达70%-80%。
每年进入仲夏,该院都会接诊到热射病患者,多为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剧烈头痛、头晕,意识不清,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抽搐,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如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脑水肿等。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
任燕华告诉记者,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环境(温度>32℃)、湿度大(湿度>60%)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多见于健康的年轻人,从事户外作业及体力劳动者或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体能训练者。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高温、居住拥挤和通气不良的环境,多见于年老体弱、肥胖和有慢性疾病的人。
如发现有人中暑如何施救?
任燕华表示,如发现有人中暑,首要措施是快速降温,需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环境静卧(空调房最好),脱去衣服,按摩皮肤肌肉,可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反复擦拭全身,促进散热,或风扇加快对流散热,可将冰袋置于患者双颈侧、腹股沟处及腋下,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清醒的患者),如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继续喂水,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保持气道通畅。对于重度中暑者在实施降温的同时需紧急求助送医。
怎样预防热射病?
任燕华建议,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饮防暑饮料,注意通风降温,中暑恢复后数周内避免阳光下剧烈活动。
来源|重症医学科、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