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 小胖孩患上“成人病”?儿童脂肪肝也可致末期肝病
世界肝炎日,是每年的7月28日!
今年,世界肝炎日主题是防治肝炎健康你我。并且提出了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的行动口号。
肝脏是我们身体器官里的老实人,它默默工作,不喜欢哗众取宠(没有痛觉)。肝脏虽然“沉默不语”,但我们也要对肝的相关知识了然于心,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小心“肝”。
当前正值暑假,想借此机会科普一下儿童脂肪肝的健康问题。
我国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
不少人认为,孩子处于长身体阶段,要吃得好吃得多才行,因此顿顿必有鸡鸭鱼肉。
殊不知,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因此也催生了不少“小胖墩”。肥胖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让孩子产生自卑、不愿交往等心理,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脂肪肝。
哪些原因会导致儿童脂肪肝
脂肪肝在肥胖儿童中的患病率高达40%~70%,如果儿童饮食不节制、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运动消耗过少、体内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的热能,会导致体内热能代谢障碍,脂肪及热量不能消耗造成堆积过剩,进而出现肥胖。
肝脏是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脏器之一,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化等过程,都离不开肝脏的参与。
摄入的营养物质如果超过机体所需,剩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在皮下组织、腹腔、内脏等位置沉积,在肝脏内沉积就会发展成为脂肪肝。
一般来说,肥胖程度越高,脂肪肝的发生率就越高。
另一小部分儿童脂肪肝的病因是厌食、消瘦、营养不良等,由于机体需消耗的能量长期处于不能满足的状态,机体便动员全身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运送到肝脏。
但肝脏不能将它们全部变成能量,剩余的部分就沉积在肝脏内,从而形成脂肪肝。
所以,儿童脂肪肝大部分属于营养性脂肪肝的范畴。
儿童脂肪肝的发生机制
多数观点认为,儿童脂肪肝是在遗传基础上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异常的结果。
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的始动及中心环节,与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胰岛素信号通过作用于胰岛素敏感器官如肌肉、脂肪组织和肝脏,刺激葡萄糖利用,促进脂质积累。当发生胰岛素抵抗,外周组织脂肪分解和肝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游离脂肪酸可直接经由门静脉排至肝脏,引起肝细胞内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堆积,最终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出现脂肪肝。
近年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也参与脂肪肝的形成。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组与宿主协同作用的共生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肠道菌群可能参与肝脏的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发生发展。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很容易受到遗传、饮食、药物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发现,联用一些益生菌进行微生态治疗肥胖和脂肪肝,也发挥了不错的效果。
儿童脂肪肝都有哪些症状
实际上,儿童脂肪肝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或平时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腹部不适、易患口角炎、乏力、疲劳、肝区不适等。
儿童脂肪肝有哪些危害
1
脂肪肝常伴随代谢综合征
脂肪肝常常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儿童肥胖会使其他慢性疾病提前发生,如导致睡眠呼吸障碍、代谢综合征、皮肤损害、骨密度减低、痛风、性早熟、男童乳房发育、男童睾丸发育不良、女童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脑卒中。
儿童肥胖如不及时干预,对健康的危害将延续到成年期,进一步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儿童肥胖也会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影响儿童行为和心理。
2
脂肪肝对肝脏的影响
儿童脂肪肝大多呈良性过程,没有明显不适,这也导致不少人对脂肪肝不重视,听之任之。
其实,有部分儿童脂肪肝也可能出现肝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称之为脂肪性肝炎。有时脂肪肝程度越重,转氨酶升高越明显,而长期的肝内炎症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哪些儿童需要做脂肪肝筛查
部分儿童中应该重视脂肪肝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需要进行筛查的儿童包括:
1.所有9-11岁的肥胖儿童;
2.存在额外风险因素的超重儿童,如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脂肪肝家族史等;
3.尽早筛查存在严重肥胖、脂肪肝家族史、垂体功能减退等危险因素的年幼儿童。
儿童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治好的疾病,重要的是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锻炼和饮食控制,可以尝试微生态治疗,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脂肪肝消失。
制定饮食及体能活动计划,提倡饮食的合理性,避免人为因素肥胖的发生也是临床医师的义务!
来源|科普中国乐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