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老兵】岳辉:迎难而上 勇往直前
有一种青春是迷彩色的
蕴藏着拼搏与激情
有一种记忆是烫金色的
诠释着担当和信仰
有一种使命是鲜红色的
印刻着奉献和荣光
一声老兵
一生老兵
岳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照片?我没有这些东西,当年没有心思搞文艺,就没留下什么照片。”采访前,我们尝试让岳主任提供一些军旅生涯的照片,主任脱口而出。
后来,岳主任回家翻找了许久,终于找出了一张帅气的军装照。照片里的他质朴而坚定,故事便从岳辉的求学时代讲起。
“两条腿走路”
1982年9月,19岁的岳辉考入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1987年毕业后继续在校攻读研究生,1990年8月1日硕士毕业后正式入伍,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血液病区担任住院医师,开始了他难忘而辉煌的军旅生涯。
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岳辉被聘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到了1995年,除了临床职务,他还开始兼任科研科副科长的行政职务,军衔也从文职晋为少校。现在的岳主任将这段经历形象比喻为“临床、行政两条腿走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他偏偏能做到“两腿走,两腿都要稳”,不到三年时间,升任科研科科长,副主任医师,军衔中校。1999-2002年期间,在武汉大学医学院拿下了消化内科专业的博士学位,2003年被聘为主任医师,晋升为上校,技术7级(副师级)。2004年起又用两年时间拿下了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病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转业到广州,经广东省人事厅批准,于2006年以人才引进身份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一路“开挂”的岳主任来到南医三院消化内科任科主任,开始了带领南三消化内科拼搏奋斗的故事。
“我始终认为,年轻人对自己要有一股狠劲儿,要敢拼,要有同时兼顾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我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两条腿走路,两腿都要稳,事情接手了,就要漂漂亮亮的完成,这也是我在这十五年军旅生涯中磨炼出来的精益求精的军魂气质。”
博学而后成医
成绩显在明处,功夫下在暗处。“开挂”的职业生涯背后,背后是岳主任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善思。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采访期间,岳主任跟我们讲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内卷”的小故事。
“在沈总当年轻医生的时候,我自知影像阅片能力不足,每天午休时间都跑去影像科余教授的办公室。那时候还没有电子阅片,他的办公室四面墙上悬挂的全是胶片,像个博物馆一样,就这样,我主动学,他愿意教,一来二去就得了教授的真传。所以,你们年轻人,只要好学,肯定会遇到好的老师”。
凭着这股拼劲,岳主任在军旅生涯中取得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工作期间,曾经1年内发表期刊论文11篇,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总后全军科研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课题多项;协助建立了全军胆胰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心;2003年国内从日本首批引进了2套小肠镜的大背景下(其中一套在南方医院),仅用1年时间,他便掌握了小肠镜技术,并以其作为研究方向,获得了201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迎难而上再立新功
脱下军装的岳主任不忘初心,永不懈怠,不仅提高自己,更是传道授业,带动南三消化内科的成员们共同建设科室大家庭。2010年,岳主任初到南医三院时,消化内科与其他内科共用护理单元,住院床位仅20张,日门诊量仅二三十人。内镜中心仅有1个检查间、1套内镜设备,1个内镜专业护士,仅能完成简单内镜检查及手术。面对眼前的巨大挑战,岳主任以军人冲锋的姿态迎难而上,坚守战位,10年来从未休过1天年假。为了满足广大病友的需求,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开设午间延时门诊、周末专家门诊,努力扩大科室影响力。
如今,消化内科正飞速发展。住院床位扩张至60张,日门诊量增长近6倍,拥有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内镜中心,配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ENTAX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系统、全套超声内镜系统、电子胃镜、肠镜、胶囊内镜等设备,内镜主机设备10套,各种内镜30余条。除原有的常规胃肠镜检查、息肉钳除术外,可开展磁控胶囊胃镜、胶囊小肠镜、超声内镜(EUS)、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切除术(ESD)、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进阶内镜手术,在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方面居于我省领先地位。
采访最后,我们请岳主任用一句话总结军旅生涯的感悟,他是这么说的——“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勇往直前,迎着困难上,才能打得赢。”
消化内科简介
南医三院消化内科是医院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学科之一。现为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擅长食管、胃肠及肝胆胰常见疾病、急危重症的诊治,开展特色技术包括: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EMR、ESD、STER、POEM、ERCP等,在胃肠道早癌的筛查和诊治、微创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经B超引导下精准微创治疗技术等方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科室坚持医、教、研相结合,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或期刊源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文|丛钰文区颖华
编辑|赵荟宇
审核|董莹岳辉
活动策划|组织人事科
主办|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