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三亚丨如何做好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
健康三亚
天涯之声FM104.6
本期嘉宾王存与主持人欣怡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指病变在结直肠内呈现恶性生长,表现为肿块。其危害主要在于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或手术后容易复发或转移,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结直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的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是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在结直肠癌预防之前须了解结直肠的病因和常见的症状。
一、结直肠癌的病因
1.饮食因素:结直肠癌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密切相关。
2.遗传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约15-25%的患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大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3.疾病因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慢性阑尾炎、精神创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腺瘤性息肉病等是癌前期病变。
二、结直肠癌会导致哪些常见症状?
①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这是结直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粘液等。
②腹痛:也是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定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阵发性绞痛。
③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可有一定的活动度。
④肠梗阻症状: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四大症状。
⑤全身症状:由于肿瘤溃烂、慢性失血、感染或毒素吸收等,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晚期可有肝脏肿大、黄疸、水肿、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病质等。
三、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是哪些?
1.50-75岁一般人群:该人群具有平均患结直肠癌风险,应重视结直肠癌普查筛查。
2.50岁以下高危人群
①有结直肠癌病史者;
②一级或二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发病史的人群;
③家族中曾患有腺瘤性息肉者,包括已治疗者;
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者;
⑤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息肉、腺瘤、克罗恩病患者;
⑥盆腔放射治疗者、女性生殖器官癌瘤患者;
⑦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者;
⑧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者;
⑨肥胖、长期饮酒、少食新鲜蔬菜者。
四、结直肠癌的预防措施
①一级预防,主要措施是合理的膳食,包括减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精细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减少腌炸、烟熏食物。多从事体力活动,避免肥胖。戒烟,控制饮酒。适当补充服用钙、硒、阿司匹林。
②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肿瘤普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包括重视健康体检,积极开展普查筛查,及早发现肿瘤或癌前病变;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积极宣传结直肠癌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就诊。
③三级预防即结直肠癌的规范合理治疗,包括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的进行多学科个体化治疗和规范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工作。
专
家
の
介
绍
王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裘法祖医学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现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要从事胃肠、结直肠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肿瘤发病机制、转移和微转移规律的研究工作。擅长结直肠癌根治及扩大根治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曾运用三维整体观对直肠系膜及盆腔侧方癌灶的分布方式及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术后放化疗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THEEND
来源:三亚广电天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