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推介】腹部盆腔肿瘤科:帮您重新认识癌症,像慢性病一样管理晚期大肠癌
癌症一直是困扰我国人民群众
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实,
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
规范的治疗延长生存期,
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今天,
我院腹部盆腔肿瘤科副主任邵剑锋
带大家了解晚期大肠癌,
运用慢病管理模式,
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例回顾
83岁的王婆婆,在3年前因“直肠癌3期”,在外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不错,治愈便出院。但是好景不长,2年前检查PET-CT发现肝脏出现两个直径达5厘米的转移灶,同时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肿瘤标志物CEA高达1223单位(正常值<5单位)。由于已经处于肿瘤晚期,无法再次手术根治,而且年龄太大,常规化疗风险高。严重的病情给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烦恼。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无法治愈”的陈旧观念已经不再正确。有些肿瘤经治疗后可以完全治愈,有些肿瘤可以获得有效的长期缓解,能得到与正常人同样的生活状态。
王婆婆接受基因检查提示肿瘤靶点状态为“RAS野生型”。我院腹部盆腔肿瘤科专家指出,这种靶点类型的左半大肠癌患者,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后,有效率高、肿瘤退缩快,且副作用小于传统化疗。
从2020年12月开始,王婆婆规律每两周来医院静滴一次靶向针,同时带口服化疗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了,肝脏的病灶缩小到3cm。CEA迅速降到了正常的3.78单位!上述治疗的副作用不大,除了轻度皮疹、手足皮肤反应之外,一切正常。目前王婆婆以及家人对治疗非常满意。
开朗的王婆婆平时爱看体育比赛,在我院腹部盆腔肿瘤科住院的一年多来,全程观看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运会。她本人的最大愿望是可以开开心心看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主管医生邵剑锋副主任、张梦蓝医生信心满满的说:没问题!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明确把癌症列入了慢性病的范畴,并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核心目标。提出到2025年,力争把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大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疗效较好的癌症病种,近年来治疗水平提高较快,手术、化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让大肠癌变成了一种可控、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
因此,无论是从事临床工作的肿瘤专科医生,还是已确诊癌症的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重新认识肿瘤疾病,提高肿瘤慢病管理意识。把部分适合长期维持治疗的晚期肿瘤病例,运用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类似的模式进行慢病管理。
腹部盆腔肿瘤科介绍
>>
腹部盆腔肿瘤科位于肿瘤诊治中心八楼,专注于腹部及盆腔恶性肿瘤的诊疗。科室以“厚德博学、精医至善”院训为宗旨,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具体治疗手段以肿瘤内科治疗、放射治疗为主,开展多学科协作(MDT),配合外科、介入科综合治疗。
科室常见病种包括:①胃肠道肿瘤:大肠癌、胃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等;②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③泌尿系统肿瘤: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肾癌等。
来源|腹部盆腔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