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为62岁男性患者成功实施首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6旬老者腹痛明显急诊入院
近日,张大爷(化名)突然感到腹痛,本来没太当回事,可是发现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痛感持续加重,疼痛难忍。“该不会是阑尾炎吧?”于是在家人搀扶下来到急诊外科就诊。医务人员立即为他进行腹部查体,发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并出现了明显的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彩超检查显示右下腹回盲部“盲管状”结构,大小6.9*1.3CM(正常平均5*0.5CM)。此外,进行腹部盆腔CT检查后,查出阑尾粪石。阑尾粪石是外科阑尾手术的重要指征,于是,张大爷立即被收入急诊外科病房并安排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合并粪石须尽快手术
为什么阑尾里会出现粪石?急诊外科主任郭鹏解释道:阑尾附着于盲肠的末端,一旦发生便秘等情况,肠道内的粪便在传输过程中变干、变硬,就有可能形成粪石。“医生,我不想开刀!我年纪大了,怕做了手术不好恢复呀!”当张大爷得知要进行手术时,犹豫了。但是他的阑尾已经出现粪石,当粪石掉入阑尾腔,就有可能发生梗阻,造成阑尾内肿胀和化脓,导致急性阑尾炎。如不加干涉,很有可能造成阑尾的坏疽和穿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确诊后要尽快手术。
有没有什么创伤小,效果好,又恢复快的办法呢?其实,现在阑尾手术已经不一定要进行创伤大的传统开腹手术了,而是可以进行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一般是打三个孔,在腹腔镜下把阑尾切除掉。而这次,根据张大爷的情况,医生要为张大爷进行更先进的微创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
新型微创手术创伤小见效快
单孔腹腔镜手术属于国际最前沿微创技术。顾名思义,手术操作完全通过一个小孔完成。与通过3-4个孔才能完成的传统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微创技术更具有突出的微创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术后少疼痛等特性。
单孔腹腔镜的切口,就是在肚脐做一个2cm左右的切口,置入腹腔镜的器械来完成手术操作。腹部切口隐蔽,不需拆线,患者创伤较轻,术后可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患者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住院天数减少,降低医疗费用,且因切口在肚脐皱襞间,待恢复后伤口几乎不留疤痕。
急诊外科迅速为张大爷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张大爷术后恢复良好。“太感谢了,没想到手术这么快,而且没什么痛苦,这个小口完全看不出来!”术后,张大爷连连表示感谢。
重组结构急诊外科提升服务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医院急诊服务的能力及质量体现一个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从1918建院就开展了急诊工作,1983年正式成立急诊科。一直以来,承担着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妇产科、急诊五官科、急诊眼科等医疗救治工作。并已发展为集集门诊、抢救、留观、重症监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急救中心。
其中外科疾病发展更快、更急,手术方面还是依托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帮助,因床位紧张,常有等床、等手术的现象。为提升患者救治能力,疏通科室流程,将医疗救治、患者服务前移,医院于2022年5月5日成立了急诊外科,由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郭鹏担任主任。
急诊外科全科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勇于开展新技术,始终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一个月以来,共就诊病人4957人次,住院人数108人,开展包括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创伤性脾破裂等手术43例,其中急诊急性阑尾炎20例,术后均顺利出院。
急诊外科作为医院临床科室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急诊外科并配备完善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供稿:急诊外科郭磊责编:钟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