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祸不单行”,两大学科医生接力手术!
花甲老人突然查出癌症
并且还“祸不单行”
当肿瘤手术遇上大出血高风险可能
应该如何抉择?
两大学科医生团队
共同给出了令他满意的答案!
近期
我院血管外科与胃肠外科联合
为一名乙状结肠癌的患者
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
根据阿伯的意愿
接诊的张诗峰副主任医师
马上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
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后
尽早将肠肿瘤切除
然而
检验检查结果提示
陈大爷的腹主动脉和髂内动脉
都出现了“瘤样扩张”
如果直接做乙状结肠手术的话
存在较高的血管破裂风险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血管退化导致的疾病,简单说就是血管犹如吹气球一样鼓包起来,一旦破裂死亡率可以接近100%。而髂内动脉是负责人体盆腔内的供血血管,直接影响到肠道术后伤口的恢复。陈老伯需要做肠道手术,必须先处理好这两处血管问题,为他解除“不定时炸弹”,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同时还要保住血管,来帮助后期恢复。
考虑到患者胃肠肿瘤手术的紧迫性,为降低胃肠手术中血管破裂的风险,黄小进主任为陈大爷制定了微创的血管支架置入术,同时针对陈大爷后续肠道恢复的需要,还给髂内动脉做了支架重建,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血管支架对肠道肿瘤术后的影响,为肠道肿瘤手术保驾护航。
血管支架的植入在肿瘤手术的前一天完成。
就这样
在血管外科黄小进医生团队
和胃肠外科张诗峰医生团队的接力下
陈大爷在24小时内接受了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髂内动脉重建术”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两项4级手术(外科手术中最高难度等级)
有手术麻醉科团队实力保驾护航
一切顺利
手术后,坚强乐观的陈大爷恢复良好,第三天就顺利下床活动了。医生查房时,他连连感叹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太快太好了,两场大手术做下来,身上甚至都没有留下多少刀口,让他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关于动脉瘤
发现动脉瘤不要紧张,如果均匀增大的动脉瘤直径小于3.5cm的,在控制好血压,规律的生活习惯下是可以定期复查的。如果大于3.5cm或者动脉瘤偏心增长的就需要手术处理,即使是危险的腹主动脉瘤只要做到早发现,大多数都能通过微创的手术进行支架植入来完成治疗,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定期体检筛查。(点击了解更多···)
关于手术治疗
目前大都可采用介入技术给血管植入支架,不需要开刀,患者恢复快,基本术后1天就能正常活动,3天出院,治疗舒适度高。此外,我科率先在厦门市完成了超过百例的分支支架的植入,针对患者情况,还可以保留盆腔内的多支血管,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关于乙状结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由乙状结肠息肉发展演变而来,越早期治疗效果约好。以前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做粪便潜血试验或肠镜检查,现在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以及肿瘤年轻化,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可考虑做粪便潜血试验或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手术治疗
在胃肠手术方面,我们胃肠外科作为中国NOSES联盟副主席单位及福建省分会理事长单位,在学科带头人蔡建春院长、丁志杰主任带领下,近十年来在腹部无切口的胃肠肿瘤手术(术式专业名称:NOSES)领域不断探索创新。该项技术拥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更少、腹壁功能维持及美容效果更佳等诸多优势。目前,我们胃肠区域各部位的肿瘤都已经成功应用这种术式,有200多例手术经验。(点击了解更多···)
从门诊多学科协作
到手术多学科协作
让患者一次住院解决两个甚至更多个问题
我院已有了相当丰富的成功经验
减少病患痛苦
让病患获得更好的疗效
更快的康复
是中山人的医者初心
也是将延续一生的光荣使命
编辑|张舒姗
通讯员|许靖熠
审核|陈芳潘战和丁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