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医 | 大暑节气将至,警惕热射病
《气象与中医》栏目由玉林市气象局与玉林市中医医院强手打造。该栏目秉承“传播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传递健康信息,传导健康行为”的健康准则,向全市人民普及专业节气养生,常态康养等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疾病认知及应对能力,让人民的健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栏目将定期在【看天吧】、【玉林气象】、【玉林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发布。
大
/
暑
/
时
/
节
TWENTY-FOURSOLARTERMS
,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明天我们将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上蒸下煮正伏天。
大暑是“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之中光照最多、气温最高、各大“火炉”城市炉火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段。
自入夏以来,由于受到太阳光直射角度与时长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地面吸收并积累的热量达到一年中的峰值。近期,玉林的气温也是经常处在35℃以上,颇为炎热。通常我国气象学上一般将每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天气。大暑湿热交蒸,人们易因高温高湿汗液不易蒸发,或是高温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极容易发生中暑。
所以,在持续高温闷热天气里,人们经常会说“热死人了”,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年盛夏已发生多起。
近日,玉林市中医医院急诊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而南京、四川、江苏等地甚至有多人确诊热射病。据新闻媒体报道,7月12日,江苏省中医院获悉,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什么?如何防御?
要了解热射病,离不开“中暑”这个关键词,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根据2019年首发于《解放军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劳力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如何救治与预防?
据玉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科主任冯建松介绍,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救治不及时的话死亡率高达60%。在高温、高湿度、不通风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热射病。每年高温季,室外作业的工人、在户外进行体能训练的人员,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热射病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效果完全不一样。”冯建松解释,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脏器受损的程度就越重,比如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和大脑。严重的情况下,延误治疗,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发现周边有人高热、无汗、有意识障碍,不要犹豫立即送医。
普通市民该如何预防热射病?室外作业人员,在高温下工作时要适度休息,劳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大量出汗后,需及时有效补充水分。要尽量减少在烈日当空时长时间待在户外。另外,待在家中的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群体,也是热射病的高发群体,更要注意防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家中可以开空调纳凉,或者开窗通风。
冯建松提醒,户外工作者这段时间应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如出现身体不适,应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并尽快转送到医院。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独居的老年人,老年人不喜开开空调,环境温度、湿度高,容易发生中暑。子女应尽量帮老人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在家中备足清凉饮料,准备防暑降温的药物,劝说减少外出活动,如老人出现不适尽快送医就诊。
大暑饮食原则
玉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科主任冯建松
针对当前大暑节气
给大家送上一份“大暑节气饮食原则”记得收藏喔!
大暑
大暑节气酷热至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养生方得要领,总的来说夏季饮食宜清淡、宜苦。大暑节气宜食家禽:大暑节气正处于三伏期间,家禽入鸭肉性凉,且蛋白质、矿物质营养丰富,是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最适宜大暑食用。大暑节气宜多吃蔬菜:蔬菜中的水分含量高,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助于人体补充水分和矿物质,预防中暑。大暑节气宜多吃苦味食物: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而夏季最应该注意养心,多吃苦味食物可以养心安神、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专家介绍
冯建松,副主任医师,现任玉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长期在医院重症科担任一线工作,擅长救治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如心跳呼吸骤停、中毒、休克、创伤、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救治。对诊治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其它急诊常见及多发性急性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END-
文字排版:陶继军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