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攻克重症⑩|肺栓塞致患者生命垂危,ICU推进中西医协同治疗成功救治
中西医协同
攻克重症疑难疾病
肺栓塞是一种危重症疾病,典型症状有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三联征”等,尤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该病起病隐匿,病理过程复杂,不易被人们察觉,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作易引起心跳骤停,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近日,我院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ICU)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的优势,成功救治一名因肺栓塞而心脏骤停的高龄患者梁阿姨。术后梁阿姨恢复良好,思维清晰,无明显并发症。
01
生命垂危
肺栓塞成心脏骤停“元凶”
5月31日清晨,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准备早交班。8时02分,一阵急促的铃声突然响起:“ICU吗,心血管内科二区有一患者出现心脏骤停,需要急会诊。”电话另一端传来急切的声音。
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二线林正佳医师紧急赶往心血管内科二区,经了解,患者梁阿姨64岁高龄,既往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当天清晨7时45分左右,梁阿姨排便后出现气喘、胸闷,头晕,大汗淋漓,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医师团队紧急施展各项抢救措施,期间梁阿姨曾多次恢复短阵自主心率,但难以维持,反复出现室颤、逸搏的情况。病情危重,心脏骤停原因未明,需紧急入住ICU积极抢救。心血管内科二区当即告知梁阿姨家属同时联系重症医学科,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全科人员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并联系医院ECMO团队负责人银世杰副主任医师。
“当时抢救时间接近一个小时,情况非常危急。心脏停跳是非常棘手的,一旦发生,会引起其它器官损伤。如果4~6分钟内没有及时发现,病人基本上就很难救回来,哪怕救回来也极大可能脑死亡,或者留下后遗症。”我院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道业回忆道。
很快梁阿姨被转运至ICU,予呼吸机机械通气、镇痛镇静、亚低温脑保护、维持血压、回阳救逆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梁阿姨氧合功能仍极差,循环仍极不稳定,经家属同意后立即行体外膜肺(ECMO)支持治疗,并请肾病科会诊,拟同步行血液净化治疗。“当时梁阿姨心跳骤停原因不明,我们决定暂时不用肝素抗凝。”梁道业表示。
患者ECMO、血透净化治疗中
病情仍在进展,此时梁阿姨病情再次出现变化——双上肢抽搐,查体示颈项强直,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侧巴氏征呈现阳性,不排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心跳骤停。然而,梁阿姨当时氧合指数很低,在插管之后仍然不见好转,于是专家考虑是否是梁阿姨的肺部出现问题。
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同时经全科室讨论、慎重考虑,患者家属理解同意后,在ECMO、转运呼吸机的支持及医护人员的全力保障下,梁阿姨转送至CT室进行头颅及肺部CTA检查。检查排除了脑血管意外,明确为肺动脉广泛栓塞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
肺部CTA检查提示肺动脉广泛栓塞
02
转危为安
中西医协同应对棘手的并发症
梁道业表示:“患者心脏停跳时间比较长,几乎有一个小时,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能保住性命已属不易。我们重症医学科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迫切希望通过中西医协同等方式,挽救病人的生命。”
明确梁阿姨病因后,他们立即请介入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联合会诊。结合患者病情为肺动脉多发分支广泛栓塞,经ECMO体外生命支持后,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建议予抗凝治疗,并完善抗感染、器官功能维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期间床旁B超监测心脏功能、指导液体管控,团队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梁阿姨出现了棘手的并发症——出血。其口鼻腔黏膜明显渗血,血小板、血色素降低明显,经多次调整肝素抗凝、补充相应的血浆制品等处理后,出血症状仍未能完全控制,同时伴有腹胀明显,难以维继肠内营养等情况。
///
在肺栓塞治疗中,抗凝与溶栓治疗是主要手段,但极易出现各种出血等不良反应。
肺栓塞的抗凝治疗可以说是一门极考验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技术,特别是在同时面临出血时,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抗凝、在抗凝与出血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一直是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梁道业表示:“就像是特种部队,必须长期时刻保持战斗状态。病人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努力、细心地处理,要是有一个地方没处理好,病人最终是很难抢救过来的。”
医院院长谢胜知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中西医结合团队查看梁阿姨病情,通过细致的察色按脉,结合五运六气辨证论治,开具了符合病人体质特点的中药方。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团队推进中医药内服外治双线并进,提升病人自身抵抗力,调节脏腑功能。
医院院长谢胜为患者诊察病情,开具中药方
经过3天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梁阿姨呼吸循环相对稳定下来,氧合较前改善;胃肠功能明显改善,乳酸下降接近正常。6月2日17时,经过评估,ECMO成功撤机。
6月4日,患者已完全停用升压药,出血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口鼻基本无渗血,患者神志也完全转为清醒,可遵嘱动作,复查肺部CT提示血管栓塞较前减少,供血好转。
ECMO成功撤机
6月16日,梁阿姨的病情完全平稳并于当天上午转出ICU。脆弱的生命得以挽救,患者及其家属十分感激。
“中医药培元固本、增强免疫力,中西医结合促进了病人恢复的进程。梁阿姨的整个治疗过程比较顺利,肺部血栓慢慢打通,人也清醒了有反应了。最终,她恢复良好,没有明显后遗症,我们感到欣慰。”梁道业开心地说。
患者病情完全平稳转出ICU
03
专家提醒
避免久坐久卧,谨防血栓形成
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为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据统计,肺栓塞已成为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
肺栓塞症状与栓子的大小、梗塞位置直接相关。身体里的血栓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消失。梁道业认为:“这就如同小河小溪,水少,一旦出现垃圾积累,只会越堵越多,直到堵完了、堵死了、人的血管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一旦出现血栓,需要通过治疗才能消掉。”
他表示,血栓像一个“定时炸弹”,不脱落的时候问题不太严重,症状也不明显。但是脱落以后,经由血液带动,在某个地方堵塞,患者轻则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咯血,重则引起呼吸、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肺栓塞常好发于肿瘤、糖尿病、偏瘫卧床以及久坐、下肢静脉曲张淤血等患者。生活中肺栓塞诱因很多,如长期卧床,居家、工作或长途旅行中久站、久坐不动等,会出现下肢血液流动缓慢等情况,都可能形成血栓。
梁道业提醒:“大家需要提升预防意识,尤其是许多因职业需要,长时间久站久坐的群体,如交警、办公室文员,应当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半个小时活动一下,让血液流动起来。锻炼的时候腿部肌肉收缩,血流速度变快,不易形成血块。”
04
护佑健康
提高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能力
梁道业介绍:“对各个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来说,肺栓塞都是很棘手的病。因为病情发展很急、很快,后果很严重。如果延误了黄金救援时间,病人不一定救得回来。”从过往经验来看,肺栓塞症状隐蔽、发作迅速,在具体救治中,时常因为难以在第一时间取得确诊依据,而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梁阿姨肺栓塞成功治愈的病例,体现了我院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在重症救治方面的实力。在此次救治中,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依据丰富的临场经验、扎实的医学理论储备,对肺栓塞病因作出正确判断,并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施予及时妥当抢救。梁阿姨各项指标恢复较好,得益于抢救及时,也受益于中医药的第一时间介入,体现出科室医护人员优良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人文精神及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能力。
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
作为广西第一批通过重症医学资质认证的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培育单位,首批全国评审通过的29家重症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单位中的三个组长单位之一,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以先进的现代危重症医学技术和设备为基础,开展重症超声和体外膜肺生命支持等技术,同时充分发挥中西医特长,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每年成功救治数百例危重病人。
目前,科室在血流动力学监测、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技术配合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救治方面,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西医协同救治方面也形成了科室特色优势,取得良好的疗效。
如在脓毒症救治中,科室在使用抗感染、免疫调节及血液净化等强有力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不同证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消瘀、补气温阳等法,应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明显减减少脓毒性休克等危急状况的发生,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在中西医结合抢救各类休克患者上,科室积极开展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监护、床旁重症超声等,利用各种先进监护手段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休克的复苏抢救和防治其并发症,同时根据中医辨证使用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养阴生津等方药治则参与抢救,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手段,明显提高了该科对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在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抢救上,科室利用血液净化仪、ECMO等先进监护抢救设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该类患者予以强大的器官功能支持,同时中医根据六经辨证方法,采取扶正固本、益气温阳、通腑泻下等相应方药进行治疗,对MODS的抢救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
今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中西医协同救治危急重症疾病工作,大力提倡将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疾病诊疗。下一步,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将坚持在中西医协同救治急危重症领域,推进中西医协同多学科共同参与整个疾病的救治过程,通过发挥多重机制提高疗效,不断发扬中医药特色,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优势,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让治疗更显全方位、更深入。团队将以更精湛的技术,为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