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最好的守护!大连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巨大心脏粘液瘤孕妇
“主任,救救我的孩子,就算牺牲了我的命,也一定要帮我保住孩子。”绝望憔悴的孕妇见到医生就控制不住情绪的求救。
这不是影视作品里的场景,而是4月11日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何学志出门诊时遇到的真实情景。安慰了孕妇的情绪之后,何主任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今年28岁的小周目前怀孕31周,孩子发育良好。前阵子她因为夜间睡觉时憋气,走路气短而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巨大心脏粘液瘤,瘤子已经到达7厘米大小了。
孕育新生命,本来是一件令整个家庭欢欣鼓舞的事情,但小周心脏里的这颗随时可能会引起猝死或脱落栓塞的“定时炸弹”让全家人陷入了苦闷和彷徨。粘液瘤患者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否则有猝死的风险,但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又会对胎儿不利。面对棘手且紧急的情况,何学志主任会同产科、超声科等科室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产科认为现在进行剖宫产风险太大,胎儿存活率不高,争取孕周再长一些最理想。超声科对肿瘤形状、质地进行了评估,认为肿瘤质地韧不易脱落,栓塞的风险小。经过多学科讨论,何主任开出了“每周定期随诊”的医嘱。
“这是在我的从医生涯里第一次建议一名患粘液瘤的患者回家观察。”何学志主任表示,从做出这个决定的那天开始,他自己就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随时可能面临猝死风险,还是孕妇,这意味着那是两条人命,情况太特殊了。为了沟通方便,他加了小周的微信,“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特别害怕晚上的微信消息提示音,就是担心这个患者有什么不适。”何学志主任介绍,患者每周都会来随诊,刚开始还很紧张,会时不时发微信询问,后来随着情况稳定,就很少发信息了,“罹患心脏病的孕妇随着胎儿月数的增加,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发生急性心衰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何学志想起来就会主动向患者询问情况,才能安心。
32周、33周……在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小周终于平安迎来了孕38周。对于这场特殊手术的安排,心脏大血管外科、产科、外科ICU、麻醉科等科室又展开了激烈讨论。如单纯行剖宫产手术,胎儿胎盘娩出可导致回心血量突然增加,继而可能导致产妇发生瘤体嵌顿,瘤体脱落及心源性或肺源性猝死。但心脏手术需要体外循环,为避免引流出体外的血液凝固,需要全身肝素,而全身肝素化会引起产妇产后出血,尤其是胎盘剥离后的创面,再加之术后宫缩乏力等因素,这也是生产过程中另一个极大威胁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经过综合评估,最终制定了先行剖宫产术,术后一周产妇情况稳定后再做粘液瘤手术。
剖宫产手术由妇产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共同护航,手术顺利进行,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担心的意外情况。分娩一周后,小周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并如期进行了心脏粘液瘤手术。术中,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在切口方面手术团队做了个体化设计,患者需要抱孩子,不能大切口,产后需要哺乳,最后做了右侧乳腺下小切口。
“一切都是最好的!”这是母女平安后,患者家属发出的由衷感慨。他们感恩这份全力救治之情,但却不知道,在整个保驾护航过程中,医生们到底为此承担了多大的责任和压力。“从4月11日这名孕妇患者来到门诊就诊,到成功剖宫产,再到6月6日心脏粘液瘤手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何学志主任此时的开心和放松是参与本次救治所有医护人员的剪影。经过查阅国内相关病例报道,这是全国第四例妊娠合并心脏粘液瘤救治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的小周终于在6月13日这天出院回家,得以和女儿团聚,至此,大连市首例妊娠合并巨大心脏粘液瘤病例以母女平安画上了完美句号。
57天如履薄冰的护航与守护见证了中心人的医者情怀和无疆大爱。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持续保持在国内前沿水平,科室常规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瓣膜疾病手术、大血管疾病开胸及介入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先心病手术及心脏肿瘤手术等多种术式,是大连市首家常规开展微创小切口心外科手术科室。无影灯下给你最好的守护,我们一直在这里。
文化宣传部、丁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