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材矮小,会是“晚长”吗?
昨天小熊君和大家分享了
如何看孩子身高曲线
怎么判断孩子目前身高是否在遗传范围内
哪些情况需要带孩子来医院检查生长发育?
关于孩子的身高管理看看小熊医院遗传与内分泌医生怎么说!(☜点击查看内容详情)
今天小儿内分泌医生
继续和您聊聊身高管理话题
孩子身材矮小,会是“晚长”吗?
.
许多家长觉得矮小的孩子可能是“晚长”,觉得现在矮一点没有关系,甚至有家长对“二十三窜一窜”(即认为到23岁还能长个)深信不疑。那么,如果孩子现在身高偏矮,到底是矮小症,还是“晚长”?
先来回顾一下身高曲线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般而言,“晚长”孩子虽然身高在-2SD之下(很靠近-2SD附近,偏得太远不要考虑“晚长”),但是每年的身高增长速度是正常的,即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大于5cm。如果孩子每年长不到这个数,那么提示生长速度过慢,需要评估是否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可能性。
“晚长”一般有家族史。就是父母有“晚长”的情况,小孩子才比较可能出现“晚长”。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说父母有“晚长”的情况,小孩子就是身材矮也是“晚长”。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晚长”青春期一般是延迟的。如果女孩子或男孩子在正常的年龄也出现发育,甚至发育年龄还有所提前,那么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晚长”。
“晚长”医学专业术语叫“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DGP)”,指的是女孩>14周岁,男性>15周岁尚无第二性征出现(如男性睾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或女孩18周岁仍无月经初潮。CDGP可以看成是正常青春发育的变异类型。此类患者出现青春发育时间晚于普通人群,大部分延迟2-3年,极少数人可延迟到20-21岁才出现青春发育。尽管如此,这些患者最终都可以完成正常的性发育。
CDGP病因不明,但是目前认为最重要的病因是遗传倾向,有文献报道,许多CDGP患儿直系亲属有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家族史。尽管目前基因的定位不清楚,但遗传倾向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比如临床上偶可遇到,母亲发育晚,15岁才来月经,说明家里的遗传倾向就是偏晚的。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这里提到的问病史是着重问母亲的,没有提到父亲,但这并不代表父亲的“晚长”就不会遗传。只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月经来潮的时间往往是比较确切肯定的衡量指标,而以“睾丸增大”或遗精的男性青春期启动重要标记却常常很难被准确描述。
CDGP除了有生长和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家族史外,还有一些临床特点。CDGP患儿生长速率与正常无异,骨龄正常或稍落后,且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均正常。
患儿生长曲线低于正常,但与正常生长曲线基本平行(如下图)。但如果患儿生长速率异常,而家长却一直认为孩子是晚长,那么待到检查之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后悔莫及。对于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已经诊断明确的患儿,应该进行随访观察,而无需药物治疗。
注:上半部分是身高曲线,下半部分是体重曲线,两条实线曲线分别指±2SD,而虚线代表CDGP生长和发育曲线,青春期前稍落后,但是与正常曲线基本平行,且最终身高不受损。
值得提醒的是,并非所有青春期发育延迟都是CDGP,其他更常见的病因包括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换句话说,只要身材矮小,无论是否真为“晚长”,都建议就诊咨询。这是因为,CDGP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且有明显家族史才能诊断,而且这种诊断要等到其后可以自然发育才能确定。
孩子身高中下,遗传的,能打生长激素吗?
.
经常有家长来就诊,说父母不高,孩子遗传身高在-1SD左右,孩子现在身高也在遗传范围内,能打生长激素吗?
不可以。
01
身高在正常范围,如果父母给的遗传身高大概也是这个水平,那么我认为不要对孩子有过高期望。既然是身高曲线,说明正常人群中,就有人高,有人矮,不能用同一标准去判断。
02
相比于某个年龄身高的点,动态观察更为重要,可以半年测量一次身高,观察生长趋势,以及所在曲线的变化情况。现在不高,并不代表以后不高。
03
相比身高,孩子整体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也很重要,不要盯着身高,或者定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身高目标,让自己很忧虑。
04
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没有明显生长发育问题或疾病,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达到多高,而采用药物干预。
05
对于身高在正常范围内,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打生长激素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比真正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更大。
为什么有的父母不高,孩子却很高呢?
.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遗传是影响身高最重要的因素。有些家长还会说,XX父母也不高,他孩子为什么那么高?身高的遗传属于多基因遗传,整体来说父母高,孩子也高;父母矮,孩子也会相对矮;也有父母身高一般,孩子还很高,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父母不高,但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很高,那么这时候父母的身高需要“校正”,小孩子的遗传靶身高也需要校正,即校正遗传靶身高。
先根据爷爷奶奶的身高,计算出爸爸的遗传靶身高,再根据爸爸的遗传靶身高与母亲的身高计算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公认,因为有些认为爸爸没有得到应有的遗传靶身高,可能是患某种疾病。
这种校正一般用于,患儿爸爸因为已知原因导致的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如营养,小时候经常生病或其他非遗传性病因。
关于睡眠、运动和营养
.
虽然遗传因素占7成,但是身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营养、运动和睡眠。
在专科门诊,我们一般都会让家长让孩子适当增加运动(也不要过度)、早点睡觉及均衡营养,但是家长有时候会做得太过。
姑且不说运动与睡眠本身对身高增长的影响。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全面否定和过度强调,其错误都是一样的。
01
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能减少生病,那少生病是不是有利于身高增长呢?当然,也不要指望单纯通过运动能让孩子长得很高,只能说是健康生长,不损失应有的身高增长。
02
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身心健康,那是否也会反过来创造身高增长的健康环境呢?但是,偶尔睡眠不够也不见得一定会导致孩子长不高。
03
总热卡不足,当然不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但是现在的人普遍都营养过剩,过度肥胖会导致发育提前,骨龄超前。
04
不要摄入过多甜食、油炸、烧烤之类的垃圾食品,容易导致高热卡,且其中诸多有害的物质,鼓励多吃点蔬菜水果。
当然,强调运动和睡眠的重要性,并不是让孩子拼命去运动。看到网上有父母逼着孩子狂跳绳,导致跟腱损伤,这种就得不偿失。强调睡眠时长,但也不用因为偶尔晚睡而焦虑。
总之,不要逼着孩子过度运动,而要在运动中寻找快乐;孩子睡眠质量不好,也不用过度担心睡眠对身高的影响,但是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以促进健康。
本文作者
♥
♥
♥
黄新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在读博士,从事小儿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缺陷病的基础与临床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及SCI数篇,参与国自然2项,主持专项课题2项,擅长疾病教育和医学科普写作。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KamphuisM,ObenhuijsenNH,vanDommelenP,etal.[Guidelineforpreventivechildhealthcare:'Detectionandreferralcriteriainshortstature'].NedTijdschrGeneeskd,2010,154(18):A2366.
妇幼健康科普·2022年第75篇
END
来源:小儿科与大病例公众号
编辑:李雯
审核:周密
审定发布: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