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心脏内科完成新一代国产经导管左心室泵血辅助系统支持下的复杂高危PCI手术
2025年1月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贺勇教授团队在新一代国产经导管左心室泵血辅助系统(Ventiflow®LP)的支持下,为一名复杂高危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这也是该国产设备投入临床试验后,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首例复杂高危PCI手术。
患者为58岁男性,患有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2个月前平路快走或轻体力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大汗等症状,近10天症状明显加重,活动时胸闷症状持续时间延长达1小时,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025年1月7日,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贺勇教授处就诊。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近段狭窄最重90%,第一、第二对角支近段均有重度狭窄;回旋支远段狭窄最重80%;右冠状动脉近段起闭塞,血流TIMI0级(无血流通过)。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增大,左室壁整体搏幅减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32%。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提供养分、氧气的血管主干道,一旦有了斑块,血管就会变窄,从而影响冠脉供血,严重时可造成心功能受损。我们平常说的冠心病,通常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脉产生斑块后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严重时,不仅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胸部压榨性疼痛,并伴肩部麻木、颈部紧缩感,甚至呼吸困难,有可能发生心梗,危及生命。
该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均严重狭窄,经心脏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评估患者手术存在以下难点:1.患者LVEF仅为32%,心脏自身射血分数小于35%,属于重度心功能不全,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且合并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外科手术风险高;2.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和第二对角支、回旋支均显示重度狭窄,且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血流TIMI0级),属于典型的复杂、高危(CHIP)患者;3.PCI术中开通闭塞病变手术时间长,开通重度钙化病变可能需要用到震波球囊、旋磨、激光等技术,术中无复流及循环崩溃风险高。
如果使用传统的机械循环辅助主动脉内球囊泵(IABP),能提供的流量较低,增加心脏供血量的程度有限,且受患者自身心功能、心率的影响较大;如果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其动静脉插管的内径较粗,血管损伤、出血、肢体缺血、感染等风险较高,且产品结构复杂,组件较多,操作时间长。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贺勇教授团队决定在新一代国产经导管左心室泵血辅助系统的支持下行PCI术。
“这是一种导管前端内置微型轴流泵,可经皮微创植入,血管损伤小,下肢血流稳定,血管并发症低,且结构简单,仅控制器和导管泵两个组件,具备操作便捷、稳定性良好、提高有效血流量支持等优势。”贺勇表示,在PCI术中这套系统可以为CHIP患者提供循环辅助支持,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脏输出量,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提高患者耐受性,保障治疗全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1月9日,贺勇教授团队在经导管左心室泵血辅助系统支持下进行PCI手术,2个小时后完成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支架置入和回旋支的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成功开通狭窄冠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心率无明显波动,未有明显失血,安全返回病房。术后,冠脉介入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及多体位复查造影提示:患者冠脉内支架贴壁良好,未见夹层及造影剂外渗,病变冠状动脉内血流恢复,重新建立冠脉血供。术后4天,患者出院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36%。随着血流灌注改善时间的延长,患者心脏功能还将进一步恢复。贺勇教授团队后续也对患者进行随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每年接诊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复杂、高危的冠心病患者,在复杂高危PCI患者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经导管轴流式左心室泵血辅助装置在国外应用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其对材料、制造工艺及技术含量要求极高,属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卡脖子”项目之一,该技术在国内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贺勇教授团队积极应用国产新技术,为解决此类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病变提供了更多选择。
作者:黄宝涛贺勇编辑:袁婧周阳文刘欢来源:心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