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个疑】广州划分高中低风险区,与以往有何不同?
答个疑
中山六院微信号:gzzs6y
在这里或者是后台,大家都可以对中六君推送的内容,发表读后感想或者意见,说说你相似的经历等,也可以说出你的困惑,中六君也会挑选合适的内容请专家进行详细回复。
规矩还是一条:如果你有信心你的提问会给中六君选中,请在留言中加上#答个疑#三个字哦,以便中六君不定时进行关键词搜索以防错过。答个疑,不仅仅是健康!一些适合的生活小百科,中六君也会奉上呢!
本期问题
亲爱的中六君,在以往疫情中广州会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为何这次划的是高、中、低风险区?
根据第九版方案的要求,广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在发生本土疫情后,迅速进行科学研判,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精准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三类风险区。
根据新方案,可以简单地将高风险区理解为原来的封控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将中风险区理解为原来的管控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而低风险区相当于原来的防范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所在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截止至目前,7月8日发现的疫情,至今在广州市累计报告12例感染者。该起疫情传播关系清晰,病毒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传播链,所有密接、次密和风险人群均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全部涉疫场所均得到有效管控。
广州目前虽然疫情态势向稳趋好,不过仍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广州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后,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秦鹏哲对第九版方案做出以下解答。
为什么不再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了?
秦鹏哲:过去,高中低三类风险区,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区域的定义有细微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造成混淆,市民群众也不容易理解。而根据第九版方案,现阶段三区管理做到了“形神合一”,更利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是否只要出现了感染者,就要划分风险区?
秦鹏哲:第九版方案明确,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的,可不划定风险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致力于实现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现阶段的低风险区,和以往大家所理解的低风险区,含义是否已完全不同?
秦鹏哲:以往,全国全域除了中高风险区外,都属于低风险区,采用的是常态化防控措施。而根据第九版方案,现阶段的低风险区是因应中高风险区而设立的,等同于原来的防范区,要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以广州为例,现在虽然有本土疫情发生,但大部分区域仍属于“无需划定风险区”的区域,应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风险区如何解除?
秦鹏哲:根据第九版方案,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可降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的要求则更严格,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可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当县(市、区、旗)内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全域实施常态化管控,低风险区也就自行解除了。
责任编辑:张源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图/图蜗创意
✦
推荐阅读
✦
►“医”路西行,“医”心为民
►华南地区最小!45天新生儿频繁吐奶,医生使用隧道内镜微创技术“巧解”!
►【答个疑】怎样的过敏需要看医生?
下一篇:永葆自我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