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获评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青年文明号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日前市“号手”组委会命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等30个青年集体为20192020年度牡丹江市青年文明号。
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和青年工程。1994年起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塑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文明。
2019岁末,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并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新年伊始蔓延开来,面对肆虐的疫情,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关键时期,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主任张勤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首诊医生)与护士长李凤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且任呼吸专业护士长10年、参与救治黑龙江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护理工作护士长李凤梅),带领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紧跟步伐,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一线工作,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到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共有医护人员15名,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集体,在疫情来临之时,没有一人退缩,在张勤伟主任、李凤梅护士长的带领下,从临床工作20多年的医生到刚上班两三年的年轻护士,都积极报名参与抗击疫情,时刻准备着,冲锋在前,献身第一线,他们分别两次前往康安医院参与救治本土病例确诊患者及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患者,他们时刻警惕着,战斗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感染源。高负荷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并没有折损他们的风采,他们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内科医务人员特有的严谨、认真,善良和细心,从心理和医疗救治同时下手,缓解每一位患者的心里压力,让一个个病人战胜病魔远离病痛。全科医务人员在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围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宗旨,以维护病人利益为荣、以侵害病人利益为耻,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神圣的追求,把病人至上、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天职,心怀仁爱之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之苦。
医务人员们常戏称呼吸科是“病毒所”,因为每到呼吸科工作的医生护士,每过一个周期都会感冒发热,虽然他们每天都戴着厚厚的口罩,但是依然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细菌病毒的侵袭。在疾病高发期,医生护士们几乎都是带病坚持上班。呼吸科除了要面对一般医护人员的的风险外,还要经历多种病毒的“威胁”。突如其来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全体医务人员们都是冲锋在临床第一线。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使命,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大梁,忠于职守、尽心尽职,和病人零距离接触。主任除了要完成科室的大量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全院乃至全市的疑似患者的会诊及诊治工作。他们认真做好发热、咳嗽患者的筛选和诊治工作,杜绝危重病例特别是死亡病例的发生,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把危险留给自己,体现了白衣战士们的高尚情操。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就谈不上真正的服务好病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的医务人员们深知这一点,他们平时坚持业务理论学习,熟悉国内外行业最新进展,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讲座,严格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多次受到院方的奖励及优秀科室团体的称号。多年来,很多病人家属,曾以各种馈赠方式表示答谢,都被医务人员们婉言谢绝。在平时工作中,他们精诚团结,善于协作,对待病人耐心细心,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不仅注意解决患者自身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多年来,病人赠送给他们的感谢信和锦旗不计其数,但这些成绩不是他们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加倍努力回馈社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