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人“中招”!热射病,原来真的会热死人!
夏季来临,四川多地进入“蒸笼模式”“烧烤模式”!
这段时间,全国持续高热,酷暑难耐。连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工作,更让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热射病走入大家的视线,且已出现了死亡病例。
热射病来势汹汹,夺走鲜活生命,这几天也连续冲上热搜。
小北今天就请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专家为大家科普一下,中暑的最高段位——热射病究竟有哪些表现?大家该如何预防?才安安全全地度过这段“蒸笼天”“烧烤天”!
什么是热射病?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种急性综合征。
有人认为中暑就是一个小毛病,喝点水,休息一下就好了,大不了再喝点万能的藿香正气液,小北提醒大家,其实不然!
中暑根据病情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但重症中暑就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其实就是重症中暑,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中暑,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有很高的病死率,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并伴有高湿的天气,危害性最大。
热射病发病表现有哪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人体高温(大于40℃)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等表现。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
1.劳力性热射病
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的患者大量出汗,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多见于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帕金森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偏瘫或截瘫患者等。表现为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的病例无汗。病初表现有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哪些因素易导致热射病?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热射病致病的主要原因。
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活动,又无防暑降温措施时,对高热环境不适应的中老年人更易导致热射病。
热射病如何预防和急救?
在炎热的天气里,尽量不要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应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
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
在户外工作的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随身携带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可采取多班轮流作业制度,避开在温度较高的午后安排作业。
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应减少户外活动,不宜参加剧烈运动。
相对于成人,未成年人的体温上升很快,由于身体代谢旺盛,其体内水分流失速度也较快。家长要做好监护工作,千万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封闭的汽车内!以免孩子受到高温侵害。
一旦感觉不适,要立即停止活动,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水或服用防暑药品。
对于已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20~30度的温水(不要用冷水更不要用冰水)为其擦拭皮肤,同时立即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将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哪凉快哪待着去!”
这绝对是今年夏天最真挚的关怀,最深沉的爱!
策划制作:
————
————
文字:冯尧
图片:陈劲宏
编辑/封面:陈劲宏
审核
审核
:李卫东
监制:向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部
-
新媒体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