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护理回归“本源” 让护士更有温度
“太感动了!谢谢你们为我专门准备的无糖汤圆!”患者袁女士从护士手中接过热乎乎的碗,激动地说。2月26日正值牛年元宵节,护理部、胸外科、大外科党总支、离退休处一同为一群“特殊的患者”送来了惊喜的温暖。
这天一大早,护士们就开始忙活了,汤圆分开装好,针对有特殊基础病的患者准备无糖汤圆,并在每个小碗上贴上了不同颜色的爱心纸条,写满了真挚的祝福话语。上午9点半,护理部冯毕龙副主任、陈小艳总护士长、王蓓总护士长,胸外科贺学宇护士长,离退休处王宁处长,大外科总支部周春华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推着装满汤圆的餐车来到了胸外科病房。
“元宵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早日康复!”
“谢谢你们,谢谢院里的关心!感谢你们这些日子里的悉心照料!”同病房的三位患者袁女士、邵女士、杨女士欣喜不已。
“谢谢您的鼓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的话让我们非常开心!”护士们笑道。
一边吃着汤圆,一边拉家常,三位患者回忆起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
袁女士讲道,她们都是医院退休老职工,分别在医护、行政岗位上为医院奉献了青春热血,三人是好同事也是好朋友。不久前,她们在医院安排的职工体检中同时查出了肺结节,便相约在胸外科做了手术,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谈起住院经历,作为老护士长的袁女士感慨万千:“正因为有王院长等院领导对离退休老职工的关心,我们才得以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也是因为有护士们体贴入微的关怀与照料,我们才康复得这么快!”
袁女士清晰地记得每一个贴心的护理细节:“责任护士十分热情礼貌、细心周到,从第一天的主动介绍开始,她们总是事无巨细、不厌其烦,以致于我能清楚地记得每一个责任护士的名字!夜班护士陈杨树宇在夜间巡房时,没有直接“啪”地一声打开大灯,而是用手机的电筒照明,查看我的引流管和监护情况,非常贴心!夜班护士如果看到我没睡着,便轻言细语地主动询问是不是有疼痛,需不需要帮助,无论何时,只要我有需要,他们都会尽力地帮助我。这里的护士让我们非常的放心、安心,在给我们治疗、输液、发检查单时,她们并不是冷冰冰地执行,而是会细心地告知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明白用意、打消顾虑,彻底放下心来,真的非常尊重患者!”
邵女士的妹妹作为陪护,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小护士们都非常温柔,我们固有印象中,90后的孩子可能会很娇气,而中南医院这群年轻的护士特别能吃苦,再苦再累,面对患者永远是微笑的脸,很可爱。特别是手术前后,他们耐心地教我们深呼吸、吹气球、活动下肢,还告诉我们吃什么、吃多少,很贴心!护士长每天都会带领护士交班查房。记得一次查房过程中,看到我手指较白,护士长立即提醒护士关注血色素情况,非常专业!护士长还经常教我们怎么叩背,怎么护理,耐心解答任何问题,给护士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以前,我们患者总是到处找医生,现在,无论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责任护士,我只需要告诉他,他就会帮我问、帮我跑、帮我解决,护士真正充当了医患间的‘桥梁’。”
这一切,得益于护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王行环院长多次强调,护理要‘落地’为患者,让患者体验好,让护士也有愉快的职业体验。”据护理部冯毕龙副主任、陈小艳总护士长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执业获得感,医院选定在14个外科病区进行试点改革。
冯毕龙副主任带领两位总护士长深入病区跟班调研,帮助各病区护士长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她们跟着护士一起上白班、夜班,发现各科室护理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存在的问题用系统管理的理念去帮扶,还不定期组织各科室间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我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正向引领,鼓励改进,并切实地帮助大家去提升服务能力。”冯毕龙副主任说。
“改革以来,护理培训也是针对护士的短板、临床的需求来进行,以前护士对病情的把控能力往往不够,我们重点培训了如何掌握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和相关检查指标。当发生病情变化时,护士能及时捕捉风险,汇报给医生协助处理。”陈小艳护士长介绍。“让医生放心、让患者安心,不仅提高医疗质量,也提升了患者的体验。”
对患者而言,手术是一道坎,如何安全地手术、快速地康复尤为重要。基于此,护理联合医务、麻醉、临床科室,四方协同推进快速康复实践:制定专科加速康复护理指引、制作加速康复指导视频、快速康复宣传画板,还在病房准备了气球、床上脚踏车等康复工具,规范、细致地做深、做实快康护理;为鼓励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还开展了责任护士协助患者“第一次助行”活动,落实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踝泵运动等,以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助力患者早日康复……这也是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精神的贯彻。
护理改革正如火如荼推进,大家干劲十足。对此,冯毕龙副主任充满信心:“袁玉峰副院长常说:要回归‘护理照顾’本源。通过改革,我们希望让护士回归初心,真正地回到患者身边去,愉快工作,真心服务,让中南医院的护理工作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