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话防暑
2022年7月7号,我们迎来了小暑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之后不久,就要开始进入三伏天了。这个期间的温度是一年中最高的,俗话说“热在三伏”,也因为雨水多,空气潮湿又闷热。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耗气伤津扰神,老年人和小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暑邪侵袭,易出现高热、烦渴、多汗等表现,所以防暑是该夏季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内经云“春夏养阳”,所以也要在防暑中保护阳气,防止过凉。
如何能顺利度过这个炎炎夏日呢,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下,掌握以下这些小知识,助大家平安度苦夏。
1.出行躲避烈日暴晒,做好遮阳防护
夏天烈日当空的时候,人们应当宅在室内减少外出,以避暑气。等到晚上最阴凉的时候才出去走走,如果非得外出就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穿浅色衣服,最好涂点防晒品。
2.补充水分,饮水温度不宜过冷,运动前后注意补水
因夏季气温较高,身体为了调节温度,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形成了所谓的“汗”。中医认为“汗者精气也”、“汗血同源”。出汗太多,伤津耗气,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饮水温度不宜过冷,运动前后注意补水,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
3.合理饮食,保证营养
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物。适当食用清热解暑的食材,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绿豆、扁豆、苦瓜、薏米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水果则以西瓜、樱桃、桃子、山竹等为好,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夏季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因此夏季进食冰镇食品应适度,避免损伤脾胃。
4.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夜间休息质量下降。因此中午午睡是有必要的,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但不宜贪睡。
5.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配备防暑药品。
炎夏里,老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容易中暑。若出现全身乏力、头昏、眩晕、头痛、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发现中暑,应把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还可在额头和太阳穴处涂一点风油精等,并视情况及时送院救治。夏季宜身边常备防暑药物,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夏桑菊颗粒等。
6.摒弃浮躁心态,心静自然凉
天一热极,人便极易生无名火,心烦意乱,困倦乏力,小暑遇大热,是对生理的折磨,更是对心理的磨砺。除了各种消暑妙招,倍受古人雅士推崇的还有“心静自然凉”五字箴言。历酷暑而不失风度,亦是有涵养有智慧的体现。静中取定,戒躁戒怒,令心神既安且静,亦是苦夏修身修心之道。
来源:肾病风湿科
供稿:常俊昭
联系我们: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香樟路120号(A区)
金鹏路264号(B区)
咨询电话:028-83971260(A区)028-64329213(B区)
急救电话:120、028-83975500(24小时)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