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肠镜,让37岁的他与“癌症”擦肩而过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听说要做肠镜检查,马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十分抗拒。
可是,你知道吗?医生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每年体检,身体倍儿棒,可是有一天做肠镜检查时,发现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而有些人则仅仅因为多做了一次肠镜,便与死神擦肩而过。
人生第一次肠镜,发现“癌前病变”
今年37岁的王先生近2个月大便次数增多,一天3-4次,偶尔大便带血,没有腹痛,也没有其他不适。大便次数增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觉得很不放心,便来到了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接诊的肛肠科副主任医师赵恩春建议患者做一次肠镜检查。
听到肠镜检查,王先生内心十分抗拒:“我只是拉肚子,还要做肠镜?听说肠镜检查非常痛苦,能不能拍个CT啊?”
“你现在大便次数增多病因不明,需要做肠镜排查。肠镜是CT、核磁共振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肠道的很多病变,CT、核磁、彩超很难识别,而肠镜在进入肠道后,能清晰地观察整个肠道内壁,小到1-2mm的东西,像米粒那么大的也能看得见。”对于王先生怕疼,赵恩春医生建议选择无痛肠镜,通过麻醉技术使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疼痛感觉。
术后病理显示:结肠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形增生),属于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这也就是意味着距离癌仅一步之遥,若未经及时治疗,一年左右将可能发展成结肠癌。王先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次肠镜就查出“癌前病变”发出了感慨:“赵主任,幸亏做了这次肠镜!看病还是要听医生的话!”
结肠腺瘤是结肠癌的元凶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换句话说就是结肠腺瘤是结肠癌的元凶,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赵恩春介绍,不是每一个人都像王先生那样幸运。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发现结直肠癌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都是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才来做肠镜;有的是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了,才来检查!
他强调,结肠腺瘤目前高发,然而在发病时很少有症状,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要查一次肠镜,早发现、早切除,定期复查,避免发展成中晚期癌。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以下人群建议立即检查:
1、年龄≥40岁,无论男女,
2、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2、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
3、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4、长期缺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者。
5、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体。
6、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
温馨提示:对于普通人做一次肠镜检查后,如未发现病变,可以5-10年后再做一次肠镜;已经发现肠息肉并及时切除了,一般建议半年后再做一次复查。
“无痛肠镜”向痛苦检查说再见
对于肠镜检查,
很多人闻“镜”色变,
其实大可不必,
因为“无痛”肠镜早已普及。
无痛肠镜是通过使用一些中枢神经抑制的麻醉药物,提高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消除恐惧感和不适感,使内镜检查与治疗操作在患者的睡梦中进行。很多患者在经过无痛肠镜检查后,都反馈这么快就做完了,自己只是做了个梦而已,期间没有任何疼痛。
无痛肠镜的优势看这里:
1.无痛苦:消除了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检查中无任何不适,提高病人对检查的耐受性。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
2.更精确:医生可以仔细从容的检查胃肠道的每个部位,便于发现细微病变,做出更准确地诊断;
3.时间短: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4.易治疗:检查过程中可以对消化道出血,溃疡,息肉等病变同时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