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揪出医院里“神秘人群”的秘密……
前言:医院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似乎很神秘。因为在命悬一线的手术中,他们经常与死神掰手腕……他们早出晚归,穿梭于医院的各个地方,每分每秒都上演着生命与时间的角逐,他们就是神秘的“夜行人”——麻醉医生!作为抗疫主力军之一的这群“绿衣侠”,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什么身份,他们都会冲在第一线。点赞!“手麻人”同时不同框,进修就地投身战疫一线的她和逆流飞行的她们!
01
厚厚的表扬信背后
是那一份“孤勇”
6月23日,我院手术麻醉科主任李福军刚下手术台,就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的信,一封沉甸甸的信!是来自上海徐汇区田林八村12号楼(以下简称12号楼)全体居民对我院手术麻醉科医生王娟的表扬信。原来,王娟医生在上海进修期间,上海发生疫情,她就地当起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用平凡之躯披坚执锐,助力打赢大上海疫情保卫战。
表扬信
2022新年伊始,在医院领导和手术麻醉科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王娟赴上海进修学习,租住在上海六院-田林八村12号楼。阳春三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富有魔幻色彩的东方大都市猝不及防,王娟每天两点一线、早出晚归的进修学习也不得已按下“暂停”键。然而,正是此次疫情让王娟与12号楼结下特殊的“缘分”。3月27日,12号楼第一例阳性病例报出,整栋楼立即进入封控状态。4月1日,浦西全域封控、全员核酸。“作为租住在这里的‘过客’,生活都比较简单,而且进修学习比较忙碌,每天不是外卖就是泡面”,在封控期间,作为外地人的王娟时刻严格遵守楼内的防疫要求。
王娟医生工作照
“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通过微信群了解楼内的情况,一直想看看12号楼什么时候解封,然而4月3日、4月7日楼内第二、第三例阳性病例相继报出,医生的本能让我不淡定了”,看到阳性数字的变化,王娟诸多疑惑涌上心头,“为何楼内封控状态,大家足不出户可仍频频报阳,是集体核酸时交叉感染还是个人防护不到位,或者是串门,又或者是楼道污染?”
02
作为防疫主力军
在哪都应发光发热
作为医生,王娟本能地做起了12号楼疫情防控调查,并把情况反馈给楼长和居委会,同时主动请缨做起了楼内志愿者,为12号楼居民服务。“医学生誓言第一句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一名手术麻醉科医生,对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作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队员,日常培训、户外演练的经历激励着我,让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王娟说。
规范楼内居民行动、传播防疫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发放物资进行消杀、对楼道公共区域进行消杀、为独居老人生活物资发放、为楼内居民防疫物资发放、为阳性患者物资发放抗疫物资、为阳性患者生活垃圾收拾处理……重复循环,这就是王娟的日常,小区为低层无电梯楼房,但由于防护服有限,所以每次外出搬动消杀各类物资都由她一人完成。“每次外出完成消杀分发物资后,防护服内都是汗如雨下,走完一轮还是有点累,看来回去得为这90斤的小身板加点肉了”,王娟笑着说。在她的努力下,楼里第三例阳性患者同居密接者(后为第四例阳性患者)得到了正确的预判和有效的管控隔离指导,有效地遏制了12号楼楼内疫情的传播。
王娟医生在上海
老话讲:“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12号楼长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坚守志愿者岗位的王娟第一时间扛起楼长的担子,继续为楼内居民服务,直至新楼长上岗......最终在楼内居民的共同努力下,12号楼一次次检测结果全“阴”,让其“逆袭”为疫情防范楼。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当邻里得知王娟是从广西到上海学习的外地租户,在缺少厨具且每天只能吃泡面的情况下,还默默为楼内居民服务时,都纷纷献出爱心,把家里的厨具、肉、蔬菜等放到她家门口。“看到这些物资,让我深刻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浓浓情谊,也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王娟说。至此,田林八村12号楼、王娟,两条平行线,在疫情的牵动下交织在一起。王娟医生充分体现了瑞康人的奉献、仁爱之志愿大义精神。
03
同时不同框
瑞康手麻人逆行而上
与此同时,与王娟同科室的三位同事,陈丹丹副护士长、刘婉吉、潘家创逆行出征,作为广西援沪医疗队队员奋战在上海。正是这份舍小家顾大家的博大胸怀,彰显了“白衣天使”担当精神和“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以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保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向祖国、向人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援沪医疗队队员陈丹丹、刘婉吉、潘家创(由上至下)
这群最美的天使敢于穿行于黑暗,放下牵挂挺身而出,她们每天走在刀尖之上,用生命守护生命。她们义无反顾,用平凡的坚守支撑着他人的健康,这一刻,她们都是勇敢的战“疫”英雄。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即使脸上都是压痕,她们却还笑着坚持,为疫情的防控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们勇往直前,担当有责,在疫情面前扛起了党赋予的重托。
手术麻醉科为科室援沪队员举办回家仪式
在抗疫的每一天,她们都在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送饭、送药、抽血、吸氧、输液、处理医疗垃圾、记录病人数据……尽管工作繁琐辛苦,但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不曾减少。救治病患,不分白昼黑夜;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一穿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脱掉时汗水早已湿透衣背;摘掉口罩,鼻梁已被磨破,脸颊的勒痕清晰可见。她们不畏险阻,冲锋一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科室介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手术麻醉科麻醉技术过硬,人才梯队合理,发展势头良好。有18个手术间,2个术后恢复室,2个预麻室,一个麻醉评估门诊,承担各种类型手术的麻醉,包括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科、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及器官移植等。在技术方面,手术麻醉科以危重症管理、急诊急救为特色,仪器设备精良,配备进口全能麻醉机、国产多功能麻醉机、进口多功能插件式监护仪、带除颤心电图机、进口体外循环机、进口体外循环用自动变温水箱、自控镇痛泵、微量注射泵、进口神经外科显微镜、进口眼科显微镜、进口系列腔镜、进口超声、进口高频电刀、骨科小C臂机等设备,配备麻醉后恢复室(PACU)。小儿(特别是低龄低体重患儿)复杂先心病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肾上腺手术、肾移植手术麻醉、围术期高龄患者麻醉技术、围术期麻醉的心脏彩超评估技术、困难气道支气管镜清醒插管技术、超声引导下神经连续镇痛技术居于区内先进技术。对于危重症、高龄、高风险病人麻醉效果良好,在接诊病人中,高龄高风险患者占70%,麻醉相关死亡率≤1/10万,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承担广西中医药大学必修课《麻醉学》及国际学院留学生《Anaesthesiology》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双语教学等课程。
麻醉团队是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充满活力的青年集体。目前科室有麻醉医师2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10名;博士、博士后1名,硕士学位9名;硕士生导师2名;护士49名,其中麻醉护士8名。团队成员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1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1部,主编国家一级出版社学术专著5部,申请国家专利5项,授权国家专利4项。《中华创伤杂志》审稿专家1名。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研究1项,主持国家、省厅级医学科研基金项目课题11项,发表SCI及核心等期刊论文60余篇,获得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自治区一等奖1项。
科室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立德树人,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体医护人员严守岗位职责与行业规范,在医疗、护理技术上精益求精,力求为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咨询电话:0771-2188219
文稿:唐秋琴、李福军(手术麻醉科),邓承志
分享给你最在乎的人
微信服务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掌上医院
预约挂号︱门诊缴费
住院补缴︱查看报告
一站式解决!
微信订阅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健康资讯︱医院动态
科普知识︱医学咨询
用专业做科普!
新浪微博官方号
抖音官方号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