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小暑时节话养儿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这个时节阳光猛烈、气温较高但又潮湿多雨,常出现大暴雨或雷电天气。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养生原则是养阴生津、健脾清热。
SUMMER.TIME.
一、起居养生
小暑期间,天气炎热,可为什么现在伤暑的小儿越来越少,反而因受寒而感冒的的小儿却越来越多呢?其实,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善及空调的普及,再加上夏季人体本来就阳气外浮,汗孔开张,故易感外寒。人体耳后连及项部集中有三组以“风”命名的穴位包括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这是中医认为风寒之邪最易侵扰的部位,小儿平日头颈汗多,尤其需要注意头颈部的保暖,避免空调或凉风直吹到后头颈部。
二、饮食宜忌
小暑时节,很多家长都会给家中小儿煮一些清热祛暑的“凉茶”、粥品、汤水等,其中清暑热常用的食材有绿豆、冬瓜、薏仁、荷叶、淡竹叶、玉米须、莲子心等,但这些食材属性偏寒,也不可过量服用,可适当加入少量陈皮以减轻食材的寒性,又可以健运脾胃。
三、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虽然天气炎热,但也不能总呆在空调房里不动。小儿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运动项目以个人喜好为主,可进行散步、骑单车、打篮球、打羽毛球等。游泳是小儿夏季较喜欢的运动项目,除注意安全以外,游泳不宜在过饱或饥饿时进行,一次游泳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过度疲劳。
四、食疗药膳(3岁以上)
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
◆做法:西瓜去皮、去子.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子,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
★注意:感冒、咳嗽、腹泻期间或体质虚寒小儿忌服。
素烩面筋
◆材料: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鸡精各适量。
◆做法: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鸡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功效:解热除烦。
五、小儿推拿(6个月以上)
01
清补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
操作手法:在拇指桡侧缘的指端至指根部位做来回直推。100-300次。
02
按揉中脘
定位: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操作手法:手指尖按揉,100-300次。
03
捏脊
定位: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龟尾穴至大椎穴。
操作方法: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从龟尾往上捏至大椎为1行,操作3-9行。
往
期
推
荐
◆“治未病调养专科”资料合集
◆夏至时节话养儿
◆芒种时节话养儿
◆小满时节话养儿
专家简介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宜瑞教授、中国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陈晓刚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泄泻、厌食、积滞、疳积、遗尿等,对小儿汗证、肥胖症、性早熟治疗也有一定的心得。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小儿调养临床经验,善长开展体质辨识、生长发育评估、食疗药膳等中医治未病技能。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研究。
中医儿科治未病团队成员
卢焯明
主任中医师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张静
主治中医师
林穗华
中医师
陈珏璇
中医师
妇幼健康科普·2022年第62篇
END
来源: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