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重大突破!妇儿中心胆道闭锁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肝脏病学顶级期刊
胆道闭锁是婴幼儿期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得当
很多宝宝因此最终出现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最新研究成果以论著“CD177+cellsproduce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topromotebiliaryatresia”(CD177+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促进胆道闭锁)形式在世界肝脏病学领域顶级医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胃肠肝病领域排名第一,IF:30.083,中科院一区)在线发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夏慧敏教授、陈严教授、肝胆外科温哲教授为本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重点实验室张锐忠博士、新生儿外科临床博士后苏亮、肝胆外科临床博士后付铭、新生儿外科王哲副主任医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01
研究背景:
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是引起婴幼儿肝衰竭的常见疾病,病死率高。即便实行Kasai术缓解胆汁淤积症状,大多数BA患儿仍因进行性胆管炎症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因肝衰竭大多于2岁内死亡。虽然近年来在BA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主要集中适应性免疫及病程中晚期,对该病病程早期引起胆管损伤的天然免疫细胞类型、作用方式及调控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也没有治疗BA的有效药物。
02
研究发现:
本研究发现胆道闭锁患儿体内早期存在一种活化的先天免疫细胞CD177+细胞,该细胞可产生高水平的活性氧(ROS)并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NETs可直接损伤胆管细胞促进胆道闭锁形成,在一项小规模初步的临床试点研究(Pilotstudy)中发现,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治疗可显著降低胆道闭锁患儿体内CD177+细胞数量及细胞内ROS水平,并减少NETs产生,改善患儿胆汁淤积症状。
0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发现CD177+细胞可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促进胆道闭锁形成,抗NETs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胆道闭锁的症状和疾病进展,这为胆道闭锁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干预策略和思路,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本研究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继2020年底在《Cell》期刊上发表胆道闭锁研究成果以来,再次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该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
国际肝脏病学顶级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是国际胃肠肝病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其作为EASL(欧洲肝脏病研究协会)的官方期刊,汇集了全球肝脏病学领域顶尖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近五年影响因子27.385,最新影响因子30.083。本研究在该期刊上的发表,表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小儿外科肝脏疾病研究领域又迈入了新的台阶。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510,81671498,81974056,81771629)及广东省科技项目(2019B020227001)及广州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06080002)的资助。
推荐阅读
END
来源:儿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