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医患情| 血透“一指明” 沟通无障碍
近日,成都市公卫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之所以“特殊”,因为是一位听力障碍且语言表达非常困难的患者。
患者德叔(化名)刚到血透中心透析时,他年迈的母亲告诉我们他听不见,我们有什么可以写下来告诉他。从透析一开始,护士们对于德叔的护理工作犯了难,听不见、说不出,写的字他似乎很多看不懂,身体的反应和感受表达不出来,这大大影响了医生对他的病情判断。通过护士耐心的连比带划,患者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治疗。
患者透析时,护士的语言是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如果患者听不见且说不出,这座沟通的桥梁也就断了,我们该怎样重新搭建这座桥梁呢?
遇到这样的问题,
血透室有妙招!
在大家得知德叔的情况后,有护士提议,准备一支笔一个写字板,有什么就让他写下来或者我们写给他看,但是患者识字不多,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要不就用漫画?形象一点,我之前看新闻,好像有通过漫画的方式与人交流。”当天主管德叔的护士小胡提议。
于是,通过大家的一致决定,“灵魂画手”小朱上线,为患者量身绘画了一副“一指明”漫画,“一指明”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小手一指,就明白你的意思。
在德叔第二次来透析时,“一指明”派上了用场。护士老师不用再比比划划了,指着上面的图给他看,“治疗时导管侧的裤子需要脱下来,如果感到恶心想吐及时按铃,心慌出汗也要告诉我们·······”德叔认真的看着漫画,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他向护士点点头表示明白画上的意思。
真别说,这幅漫画还真派上了用场,在透析快结束时,患者感到饥饿,他向护士指着“一指明”上面“饿了”的图,护士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马上帮他呼叫家属送吃的,沟通障碍迎刃而解······
通过此次事件,市公卫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决定长期保留一份“一指明”,在今后遇到听力不好或聋哑透析患者时,我们便不用手舞足蹈地跟患者进行交流。虽然“一指明”的画工略显粗糙,但小小的A4纸上,一笔一画,倾注的是我们血透中心医护人员满满的爱心与耐心。
以病人为中心,细节化护理,解决病人困难,这就是我们所提议倡导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我们在走这条路,也将继续前行。
主管部门:宣传统战部
信息来源:血液透析中心